1945年8月15日,隨著日本裕仁天皇透過廣播發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打了多年的二戰也終於正式宣告結束了。戰後,那些戰時的日本特務、親日者等,都成為當時國民政府肅清的對象,他們被冠上漢奸、賣國賊的稱號。不過在這波肅清名單中,卻出現了一位知名藝人,那就是以歌曲《夜來香》一鳴驚人的李香蘭,當時的她年僅25歲。
巧的是,當時在報紙所刊載的新聞中,還包含了一位知名人物,那人就是號稱「格格間諜」的川島芳子,而她的名字,剛好就擺在李香蘭的名字旁,兩人同列為「文化漢奸」。不過,不同的是,雖同被視為文化漢奸,但川島芳子與李香蘭最後卻因為戶籍的有無,而讓兩人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運。
生於中國也長於中國,卻有一個日本姓氏 – 山口淑子
李香蘭本名為山口淑子,雙親皆為日本人,父親山口文雄是九州的佐賀縣人,母親是福岡縣人,祖籍是在佐賀縣杵島郡北方村(現為佐賀縣武雄市北方町),所以李香蘭其實是為血統純正的日本人。不過,父母皆為日本人,照理來說山口淑子本應該是土生土長於日本,為何她卻生於中國,也長於中國,甚至還取了一個「李香蘭」這樣的華人名字呢?
原來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關,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取得了南滿洲的遼東半島和南滿鐵路的控制權,淑子的父親山口文雄,也隨同日本政府的腳步,到了滿鐵會社(以下簡稱滿鐵)所屬的撫順煤礦任職,為此山口文雄只好舉家遷入撫順,也因為如此1920年出生的山口淑子才會誕生於中國。
在當時,中文不好的日本人是無法在滿鐵工作的,而且就算學會了中文,如果中文用的里里拉拉,薪水也會連帶受影響。山口一家酷愛中國文化,因此當時中文能力較好的山口文雄,為了幫助其他日本人就業,所以每晚開設中文講座,也就是類似現在的中文補習班,幫那些中文不好的日本人惡補中文。那時還年幼的山口淑子,也常常會在教室後面聆聽。就這樣,在中日雙聲道的成長環境下,使得山口淑子從小就說了一口標準的北京話,咬字清晰流利,標準到如果她不說自己是日本人,可能其他人都會一直以為她是中國人,而這也成為了為何戰後她會被認為是漢奸的原因之一。
從山口淑子變李香蘭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軍與中國國民革命軍的戰爭白熱化。因為喜歡中國文化,所以山口文雄平日常與中國人往來,但這也使得山口文雄在那段時間被人謠傳,曾透露機密給中國人。雖然這件事很快就洗白了,但卻讓山口一家很難繼續在撫順居住了。山口文雄為了生存,只好拜託中國好友兼義兄弟,同時也是瀋陽銀行經理的李際春將軍,接濟他們一家到奉天(現為瀋陽)生活。也是從這時開始,改變了山口淑子原本平凡的人生。
(相關報導:
慘遭共產政權折磨15年,只因她是川島芳子的妹妹!中國「最後一位格格」金默玉的悲慘人生
|
更多文章
)
在那個時代,中國還流行與友人互拜結為義兄弟,同時也有習慣將義兄弟的孩子收為養子的習俗,雖然現在無法考據究竟是誰先提出的,不過能確定的是淑子最後成為了李際春的養女(同時也成為天津市長潘毓桂的義女)。李,為李際春的姓氏;蘭花,為滿洲國皇帝的御用花,因此「李香蘭」這個好聽又帶有意義的名字,就成為了淑子的新名字,也成為她後來的藝名。
以李香蘭之名踏上演藝之路
當時的奉天是一個結合政治、經濟、文化、娛樂的大都市,中國人、日本人、俄羅斯人等洋人,許多國家的人都聚集在這,充滿異文化的環境大大影響了山口淑子,除了中日文外,她也學會了英文。
在那段日子,李香蘭還交了個同齡的白俄好友,柳芭·莫洛佐娃-格里涅茨,後來更因為受到柳芭引薦,李香蘭認識了同樣流亡到奉天的義大利裔歌劇歌手波德列索夫夫人,從她那李香蘭學習了聲樂,這成為了往後李香蘭通往歌壇的關鍵。
1933年,奉天的廣播台為了製作一個新節目 – 新滿州歌曲,所以正在尋找滿足以下條件的歌手。1、中國人少女。2、可以讀樂譜。3、能夠說標準的北京話。4、為了與日本人打交道,所以必須會日文。不過能滿足上述條件的中國歌手實在太少了,這可急壞了當時的廣播台企劃課長東敬三,直到他遇到了李香蘭。
在波德列索夫夫人的教導下,李香蘭早已成為一位人美歌甜的少女了,而且又說的一口流利的中日文,參加徵選沒多久,便獲得滿洲國流行歌曲大賞賽的頭獎,東敬三馬上錄用了她。李香蘭那時雖然赴北京讀書,但只要每次回家鄉時,都會去錄製音樂,慢慢的廣播台開始放送起李香蘭的歌,從此世人只知李香蘭這名歌手,而不知山口淑子,那時李香蘭年僅13歲。山口淑子這個舊名,直到二戰後才重新被李香蘭拿回來使用。
中、日、台,三地颳起李香蘭旋風
自此之後,李香蘭成為了廣播台的看板女星,18歲時還成為了「滿州電影協會」(簡稱「滿映」)旗下的演員,經常扮演崇尚日本皇軍的角色,之後更因為演唱電影插曲,使得同時兼具美貌與歌聲的李香蘭,瞬間在當時日本佔領東三省的「滿州」和日本颳起李香蘭旋風。至於有多瘋狂,據說當時李香蘭到日本東京的有樂町「日本劇場」表演時,光排隊購票的人潮,就多到繞了日本劇場整整7圈半,史稱「日劇7圈半事件」(日劇7まわり半事件)。
這股李香蘭旋風也一度吹到了台灣!1941年,李香蘭到了台灣巡迴公演,在西門町成都路,也就是後來的「大世界戲院」,隨電影登台演唱5天,受到台灣人瘋狂歡迎,甚至還一度爆發嚴重的推擠衝突。1943年,李香蘭再度訪台,這次是為了演戲而來,演出以台灣為背景的電影「莎韻之鐘」,在台灣引起極大的回響。1944年,輾轉來到上海發展的李香蘭更演唱了知名歌曲《夜來香》,使她成為上海灘「七大歌后」之一。
不過,因為李香蘭總是飾演崇拜日本官兵的中國少女,例如《支那之夜》、《白蘭之歌》等,所以被人冠上了媚日的形象。為此,1945年她決定道歉並辭職離開了滿映。同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投降,滿洲國這個傀儡政權也倒台了。
戶籍的有無,讓川島芳子與李香蘭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運
李香蘭與川島芳子彼此互相認識,兩人的認識要從李香蘭當時赴北京就學時說起。當時李香蘭的另一位養父潘毓桂,就任天津市市長,所以每到暑假期間,李香蘭都會到天津拜見養父,同時遊玩天津。在那時,父親山口文雄常會帶李香蘭到川島芳子經營的中華料理店 – 東興樓吃飯。在父親的介紹下,李香蘭結識了川島芳子。
巧的是,兩人日文名字的發音還相同,山口淑子的「淑子」,日文的假名寫做よしこ,念做「YOSHIKO」,而川島芳子的「芳子」,日文的假名也寫做よしこ,所以一樣也念做「YOSHIKO」,兩個よしこ很快就成為了摯友,川島芳子常與李香蘭以「兄妹」親暱相稱,不難看出兩人的好交情。
不過,那時的川島芳子其實早已被日本關東軍放棄了,成天過著頹廢、自暴自棄的生活。川島芳子的惡評流入了養父潘毓桂耳裡,得知兩女有來往後,潘毓桂極為震怒,嚴命要求李香蘭馬上回北京,不許兩人再相見。川島芳子與李香蘭,只好改以書信往來。
時過境遷,沒想到再次相遇時,兩人卻同因為漢奸的罪名而被抓。只是比起川島芳子,李香蘭被抓純粹是個誤會,因為她本來就是日本人!國籍非中國的她,「漢奸」這個罪名根本是不成立的,她只是因為會說流利的中文,加上常常參加日本勞軍等活動,所以給人一種「媚日」的形象,因此才會被認為是漢奸。
如果想逃離死刑,只能靠證明自己是日本人了,不過,因為李香蘭是中國人的形象實在過於深刻,如果想證明自己是日本人,一定得動用到正式的戶籍謄本才有辦法去撼動這個形象。不過當時李香蘭一直無法與能證明自己祖籍的人聯絡上,眼看在過幾天就要死在槍下了,好險兒時交的白俄友人柳芭,及時伸出援手,李香蘭連忙透過她聯繫在北京的母親,希望能將戶籍謄本送來。
最後終於在柳芭的幫忙下,李香蘭證明了自己為日本人的事實,因此漢奸罪無法成立,最終迎來無罪釋放的結局。釋放後,1946年2月李香蘭回到了日本,第2年李香蘭恢復日本姓名山口淑子,並開始活耀於演藝圈,並於戰後有2段婚姻,後來甚至還當選日本國會議員長達2屆,直到2014年,才以高齡94歲結束了她宛如電影般的一生。
至於李香蘭的「哥哥」川島芳子就沒這麼好運了,在公審時,與李香蘭一樣,國籍對於川島芳子極其重要,要是她能證明自己的日本國籍,則有機會與如李香蘭一樣不會因漢奸罪而被處死,可惜的是,直到最後她始終無法證明她的國籍,最終1948年3月25日川島芳子槍於北京第一監獄的刑場,一樣結束了她宛如電影般的一生,只不過與李香蘭不同的是,是Bad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