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馬習會的尋夢癡夢與驚夢

馬習會只是一場「驚夢」?(圖為馬英九總統於馬習會後記者會召開記者會。顏麟宇攝)

世所矚目的馬習會終於落幕,雖然雙方都力言九二共識的重要性,然而最大的贏家無疑就是中國。習近平的相關言論,其實都無脫於其《反分裂國家法》下的和戰兩手策略。而馬總統於雙方均在場的公開場合,附和習近平「鞏固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之說,會後記者會雖引1992年辜汪會談的一中各表,又力陳非一中一台與兩個中國。但對中國於2005年頒布且為現行與台灣交流的行動準據《反分裂國家法》卻不置一詞,此又不啻默認了習近平所謂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的內涵。

雙方雖將和平發展掛於嘴邊,實質中國對台灣依然是「以經促統、以武逼降」的基調,馬總統偏執與天真浪漫的性格,在馬習會的公開言論中一覽無遺。由於馬習會對台灣未來安全將產生深遠影響。因而筆者從國共內戰時期的和談借鑑,兩岸對台灣而言要如何和平發展?以及馬習會對台灣可能的三點危害,試作說明。

猶記1948年國共內戰方殷之際,國府主和派欲與共黨和談甚囂塵上,那怕是毛澤東於1948年年底已為新華社書寫《將革命進行到底》做為新年獻詞,文中已表達「用革命的方法,堅決澈底乾淨全部地消滅一切的反動勢力-----在全國範圍內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無產階級的以工農聯盟為主體的人民民主專政。」並表明「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向長江以南進軍」,新華社並兩度發表包括蔣中正、李宗仁、白崇禧等所謂的戰犯名單,然而國民黨主和派並未記取抗戰結束與毛澤東舉行「重慶會談」的失敗經驗,也無視毛澤東的陽謀,一意孤行進行所謂的和談圖存。

結果1949年1月在逼使蔣中正宣布下野後,李宗仁以代總統身分欲實現與毛澤東劃江而治。於是年4月派出張治中等和談代表前往北平,由於談判本來就是毛澤東虛應故事的陽謀,所謂的和平協定八條二十四款既出於毛等主張意在逼降,因此在預料中談判未成,談判代表更索性集體留居北平。進而當年四月底毛澤東與朱德同時具名,向共軍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終使神州沉淪,中華民國只能續存於台澎金馬地區。

而今中國對於統一台灣的意志、策略與方法,已明確用法律形式見諸於其《反分裂國家法》與《國安法》,然而台灣卻對上述諸法冷漠以待,國內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對於此次馬習會只在戰術層面相互交鋒,諸如「馬習會對台灣及兩岸和平絕對是正面」或「黑箱」等說,而面對中國尚未放棄以武力統一台灣之際,對於馬習相會一事的正當性與必要性?卻乏人問津?換言之若漠視中國的《反分裂國家法》,任何會面或和談?要想確保國家安全都是枉費。 (相關報導: 朱立倫:明年若當選總統,不排除朱習會 更多文章

其次兩岸要如何的和平發展?對台灣而言絕不能靠口頭承諾或一紙協定可以擔保,因為和平的到來絕不是一廂情願,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茲在其名著《戰爭論》中認為「戰爭在任何情形下都非獨立事件,而應視為政治的工具。」對於我們而言,1991年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就已不把兩岸視為相互敵對,而中國卻在2005年訂頒《反分裂國家法》明定三種條件下,不排除以武力完成對台灣的統一,我們是被迫應敵。因之和平是要靠自己堅實的國防力量與先知的國安預警機制作為屏障才行。唯有強化國防嚴密國安措施,不懼戰才能止戰,唯有能戰,才能讓中國放棄以武逼降,對於台灣才能有真正和平曙光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