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駕駛法國車廠雷諾電動車Zoe(Renault Zoe)穿越歐洲交通要道,便能在法國、荷蘭和德國的充電站輕鬆充電。這些國家的充電站數量在歐洲名列前茅,而其他國家的充電站數量雖然較少,但也在設法因應電動車需求成長。整體來說,歐盟(European Union)共有超過30萬座充電站,而且計畫在未來數年內大幅增加。
在具備適當充電基礎設施的地方,只要開車到充電站、插上插頭即可輕鬆充電。然而,如果我們深入探討,就會發現光是把電池充電器安裝到適當位置,事前就需要浩大的工程。這點在歐洲更是如此,因為早在充電設施出現之前,歐洲就開始計畫建造高效能電池充電站。
有意思的是,這些充電站背後的推手並非來自單一業者。這是因為建設超高速、高功率的充電基礎設施需要龐大的資源,單一企業難以負荷這樣的成本。因此在數年前,世界各地的主要車廠齊聚一堂,決定攜手合作,在歐洲建設充電基礎設施。BMW集團、戴姆勒集團(Daimler AG)、福特汽車(Ford)和福斯汽車(Volkswagen)、奧迪(Audi)和保時捷(Porsche)共同集結各自的資源。他們擬定了建設充電站的計畫,以支援即將推出的電動車。該計畫目標包括讓電動汽車更受社會大眾關注,進而把電動車發展成主流,到頭來有機會提升參與車廠的電動車銷量。這個合作體現了企業,特別是行銷人員,未來的一項關鍵特徵。看看這些業者,你可能會想問:「他們不是競爭對手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他們是在合作共創符合各自目的的資源嗎?」答案也是肯定的!
歡迎來到今後的競爭舞臺,時代已然改變,而且仍在不斷演化;企業為了生存,就需要向競爭對手看齊,而且或多或少都要展開合作。
在前面汽車產業的例子中所見,看起來最不可能聯手的競爭對手其實多少都有合作,還有其他例子佐證我們的觀點,例如三星和蘋果。這兩家巨擘達成一項互利共贏的合作案:三星同意為iPhone X 提供無邊框的Super Retina OLED 螢幕,而蘋果則分享供應商相關資訊,讓三星有機會學習精進,進而提升產品品質。
說到底,現今競爭對手之間會進行合作的三大原因:
.這些企業無法單獨應付重大驅動因子。藉由團結合作,他們能分享知識、成長得更加強健,還能迅速解決問題。.單一企業可能沒有足夠的財力來克服難題。面對重大問題時,企業可以共同投入資源,分擔相關成本。.透過合作,這些企業可以實現雙贏,而不是陷入零和賽局。如果他們能在產業中建立標準或平台,便有助於強化自己在市場上的地位。
儘管合作具有其優勢,我們仍要謹記這些企業仍在努力實現各自的目標。我們在思考創業行銷時,務必不能忽略當今競爭的因素。
大環境的變化愈來愈快,競爭也會愈來愈困難,因為未來的變數也愈來愈多。企業理應留意以下這些趨勢: (相關報導: 電動車車主不再焦慮!台泥攜手台糖串起東部最完整充電網,這充電站有何特色? | 更多文章 )
競爭更數位化:競爭會以數位科技和資料為主。數位科技會提供強大的本領,讓企業獲取與商業環境相關的資訊,既快速、準確又與時俱進,有關競爭對手和顧客的資訊尤其如此。資料則會提供寶貴的洞見,用於預測與指導,以便做出精確的策略和戰術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