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於2024年2月出版新書《鑄劍為犁:賴幸媛的兩岸談判秘辛》,首度揭露自己在先後任總統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之間的交流互動。內容提到她是如何從台聯不分區立委,被延攬進入馬英九執政團隊;如何在談判場內外縱橫捭闔,為台灣力爭權益;在推動諸如改善陸配權益、兩岸共打協議、早收清單談判、ECFA和後續的兩岸投保協議等相關政策過程中,又遭逢了哪些不為人知的秘辛。
賴幸媛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重要推手。兩岸簽署ECFA,當年曾是石破天驚之舉,而其背後,實有來自「特殊管道」的助力。而今,中國商務部認定台灣構成貿易壁壘,揚言研究終止ECFA,ECFA的未來命運將是如何?賴幸媛接受《風傳媒》專訪時指出,ECFA不應該終止,她也認為不會終止。
對於美中台關係,賴幸媛向《風傳媒》說,「蔡政府只有美國,沒有兩岸。匪夷所思!」她進一步指出,「賴清德政府要持續放棄經營如此重要的兩岸關係嗎?在美中台三方關係中,台灣不見了!要將主事權、主導權全面讓渡掉嗎?這是台灣和台灣民眾最大利益嗎?」賴幸媛接受專訪時,也談到了,是否支持重啟服貿談判?是否有降低敵意的方法?如何看蔡政府主張兩岸要在世界貿易組織(WTO)進行談判?
賴幸媛在《風傳媒》專訪中直指,「蔡政府只有美國,沒有兩岸。」圖為總統蔡英文出席賴清德當選之夜晚會(資料照,柯承惠攝)
答:我不是特別選這個時間點。我摯愛的媽媽2023年6月過世,大部分佛事告一段落後,2023年8月中下旬我才可能專心在這本書上頭,為了轉移媽媽離世的傷痛,也想告別2023年,這是那股想脫離苦海的強烈心念,然後就走到了這個時間點。這本書也只能擇要分享。
問:《鑄劍為犂:賴幸媛的兩岸談判秘辛》主要想跟大家分享什麼?
答:我在陸委會那幾年,兩岸關係之正面突破與發展太豐富,面對國內、大陸、國際多重複雜艱辛的棋局,在困境重重下,在各方機關算盡下,我們如何運用策略和方法,奮力而為,一步步披荊斬棘,堅定馬政府的大陸政策理念,達成兩岸關係大改善以及對人民有利的目標。想要分享的東西很多,但一本書有限,因此必須擇要。
兩岸談判是個重點,這本書擇要記錄兩岸制度化協商機制的建立和進行,強調官方對官方談判的重要性,這是雙方政府「擱置主權爭議」為民眾解決問題的必要方法;也關注雙方談判團隊各自的優缺點;在巨大分歧下,雙方如何透過有效溝通而能夠理解到對方的實況,進而努力設法相互靠攏、達成共識等等,這些在那一段關鍵的兩岸歷史發展過程中都發生過。我認為這些重要經驗可以傳承,可以做為借鏡。
這本書要點出兩岸關係往較健康理性的方向經營,有其可能性與可行性。但執政者必須有企圖心,要有願意承擔的氣魄,要願意看到超越自己任期之外的兩岸長遠發展對人民的重要性。在那一段4年5個月豐富的工作內容中,我們不只簽了18項重要的民生和經濟性的兩岸協議,更建立了雙方必須年年檢討與落實協議的官方機制,還有同時進行中的重要大陸政策之改革、台港政策、兩岸交流……等等,
(相關報導:
專訪》蘇起曾為李登輝兩國論痛哭?賴幸媛砲轟他學舌川普:難怪被馬英九拔官
|
更多文章
)
陸委會團隊如何與立法院密集溝通,採納立法院重要意見;陸委會如何與基層草根社會進行綿密的溝通與說明,進而取得社會大眾的理解與支持,印證了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不是不可能。當然,兩岸關係的經營與管理是兩岸雙方的事。不只我方需要努力,對岸也必須付出重要努力。這本書記錄了兩岸關係的可能性與可行性,「鑄劍為犂」的精神因此貫穿這本新書。
對於新書出版時間點與動機,前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在專訪中談到,書中擇要記錄兩岸制度化協商機制的建立和進行。(顏麟宇攝)
答:斷交了這麼多國家,兩岸官方對官方的協商與溝通,全面中斷停擺,這有什麼好說的?也不知從何說起。
(編註:蔡英文政府執政8年來丟掉了10個邦交國,現階段剩下12個邦交國)
問:如何看待副總統賴清德當選總統後的美中台關係變化?兩岸關係有北京所說的「兵凶戰危」嗎?
答:我不認為現在是「兵凶戰危」,也不贊同用「兵凶戰危」的形容詞。我不知道是哪些方面刻意在推波助瀾這個「兵凶戰危」的說法和意象?台灣大選前,這幾個字很流行,國際媒體好像也很樂見這些熱鬧非凡的新聞題材,認為有報導價值而聚焦台灣。但「兵凶戰危」在目前是不是實情,必須有準確的情報分析作為判斷依據,不能人云亦云。
蔡英文主政8年,兩岸的政府間關係全面中斷,兩岸關係大為緊張,相互敵意快速竄升,這是事實,沒有協商、沒有溝通,政府擺明不想務實解決民眾的問題,解決兩岸各種交流衍生的問題,好像在擺爛。蔡英文的路線,迴避透過制度化協商來處理兩岸關係,理由是對岸設了她和民進黨無法接受的前提條件,近8年,兩岸相互累積了很多相罵本,於是要突破似乎更加困難。
2024大選期間,「兵凶戰危」一詞討論聲不絕於耳。示意圖,圖為2023年國軍「漢光39號」演習於八里海岸灘進行反登陸作戰實兵操演。(資料照,柯承惠攝)
但我認為,若執政者執意不作為,不去想辦法,不去做,永遠是最簡單容易的solution(答案、解決方案),在美中台關係上,蔡政府「只有美國,沒有兩岸」,匪夷所思!我記得陳水扁執政幾年之後,美國小布希政府曾將陳水扁定性為兩岸的trouble maker(麻煩製造者、自找麻煩之意)。那時候中國大陸就學到,透過美國來管理陳水扁不要往法理台獨前進,是一種可行的方式。
10幾年後走到今天,美中關係的格局和形勢起了大幅度改變,中國的崛起,在很多方面成為美國最大競爭者,被美國定位中國為戰略對手,且祭出許多經濟、科技、軍事等具體手段。即使如此,美中關係仍然相互謹慎對待、持續相互engage(投入、介入),避免失控,這是國際關係的本質。
而賴清德將面對的美中台關係會更加複雜微妙,中國大陸清楚也有經驗,透過美方管住台灣是方法之一。但台灣做為一個主體,賴清德政府要持續放棄經營如此重要的兩岸關係嗎?在美中台三方關係中,台灣不見了!要將主事權、主導權全面讓渡掉嗎?這是台灣和台灣民眾最大利益嗎?
賴幸媛指出,賴清德(見圖)上任後將面對更加複雜微妙的美中台關係。(資料照,柯承惠攝)
答:ECFA不應該終止,我也認為不會終止。30年來,從辜汪會談到江陳會談所簽定的所有兩岸協議,沒有哪一個協議是被哪一方主動終止的,頂多就是因為形勢改變,沒有積極去落實協議文本的內容,我看不出去「終止ECFA協議文本」的意義何在?當時兩岸簽定的「ECFA協議文本」就是去規範,雙方未來可以怎麼去做的後續方向,以及如何協處的機制和方法,這是要透過兩岸制度化協商去進一步探討和落實的。
(相關報導:
專訪》蘇起曾為李登輝兩國論痛哭?賴幸媛砲轟他學舌川普:難怪被馬英九拔官
|
更多文章
)
ECFA是針對兩岸非常特殊之關係,所訂定的非常特殊的兩岸經濟性協議。過去8年,ECFA協議文本,沒有再繼續落實,這是因為兩岸制度化協商被中斷了。這才是源頭。是政治問題。ECFA不應該被任何一方政府宣布單方終止,雙方都應保留空間給未來可以再進行制度化協商的機會,因為絕大多數兩岸人民都希望建構和平穩健的兩岸關係。
問:北京會不會掏空ECFA的早收清單項目,造成「名存實亡」?
答:沒有必要。對岸如果這樣做,會很stupid(愚蠢)!這不可能單方去做,因為如果一方做了,另一方也只能跟進,但雙方若全部取消已經執行了12年的早收清單,這等於是在進行貿易報復行為,代表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這對雙方都會很傷,因為對外貿易在中國大陸和在台灣都扮演經濟重要的引擎功能,貿易保護主義會對國際社會送出錯誤的signal(訊號)。
問:駐歐盟代表李淳曾說ECFA是「過期發臭的雞排」,您同意嗎?
答:為什麼蔡英文和賴清德現在還在吞「過期發臭的雞排」?不怕會有腸胃炎嗎?不怕吃壞肚子嗎?李淳對ECFA的說法,在不同政府期間,當時是ECFA之旗手,高度吶喊支持,到現在徹底否定,酸言酸語,大概是因為在不同位置上吧?學者轉政務官,如此南轅北轍,不知如何自圓其說?
2023年6月底,對於重啟服貿,李淳接受媒體專訪時形容道,這就像廚師在冷凍櫃看到有一塊雞排很興奮並賣給客人,殊不知已過期、壞掉了 。(資料照,盧逸峰攝)
問: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曾拋出「重啟服貿」,引發爭議,您是否支持重啟服貿談判?
答:服務貿易協議,是ECFA的後續協議之一,當然可以談,也應該談。兩岸任何經濟協議的談判,就是要去把對雙方互惠有利的部分談下來,內容可大可小,可多可寡,談判本來就是give and take,重點在於當時談出來的內容。
經濟部門在談判前是不是有做產業別,較準確的調查和評估?政府各部門有沒有努力認真扎實地做社會溝通和產業溝通?有沒有向立法院各黨進行充實詳盡的說明和溝通?兩岸在進行服貿談判時,我已經離開陸委會了,因此我並不了解詳情。
但是,因為兩岸制度化協商已經被中斷8年了,所以說要去「重啟服貿」,這是一句空話。根據ECFA協議文本,服貿是ECFA未來的拼圖之一。執政黨若真要「反服貿」,就應該連ECFA也一起反吧!但執政黨又緊抱ECFA所帶來的好處。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服貿本身沒什麼好反的,而是說,政府若談判出不利的服貿內容,才是民眾應該去反對或質疑的。我看,當時的「反服貿」應該也有民粹操作的痕跡。兩岸關係在台灣社會意識形態極端對立的氛圍中,很容易被操作,因為對選票有利。
2024總統大選期間,時任民眾黨候選人的柯文哲(左)曾拋出重啟服貿議題,引發風波。(資料照,陳昱凱攝)
問:中國大陸商務部認定台灣構成貿易壁壘,首先對12項石化產品取消關稅減讓,蔡政府主張兩岸要在WTO進行談判,您怎麼看?
答:「兩岸到WTO去談台灣的貿易壁壘」,笑掉大牙!這是蔡政府隨便講,隨便唬弄民眾,這叫「鬥嘴鼓」。兩岸間的「貿易壁壘」問題,明明就是兩岸之間應該要先自己去協商,國際皆然。即使兩岸8年間拒談,台灣也有一個單方的機制,從李登輝時代開始,經過陳水扁、馬英九到蔡英文時代,經濟部一直有一個重要機制,即是「開放大陸物品輸入審查會議」。
針對大陸商務部所謂的台灣的「貿易壁壘」,蔡政府本可召開該「審查會議」機制,研析檢視相關禁止之貨品,是否有些產品因為條件已改變而可以調整開放?或者都不可以?若不可以,為什麼不可以?請問經濟部門有沒有善用這個審查機制?是行政怠惰嗎?還是秉承上意抗中保台?還是因為這些工農產品對台灣產業真的太敏感而無法開放?蔡政府有沒有善用該機制?政府自己不敢說,外界當然更不會清楚。台灣被大陸商務部認定貿易壁壘,蔡政府寧願啞巴吃黃連,也提不出個專業說法來,如何能夠說服大家?政府和部分輿論就刻意往政治調性去數落或威脅,又是一種增添「相駡本」的作法,對執政黨政府而言,簡單又沒成本,得過且過。
2023年底,中國商務部提前於我大選前公布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結果,認定台灣對中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示意圖,圖為2023年8月6日,中國山東省煙台港邊準備出口的貨櫃。(資料照,美聯社)
我和大陸談判的經驗是,只要專業清楚,產業調研做好,據理提出有效論點來溝通,對台灣社會和對大陸,都會有一定的說服力。
2513禁止進口項目,多不多?見仁見智,是不是「貿易壁壘」?要看兩造之間當下實際的貿易和經濟狀況而言。我要強調的是,國際貿易沒有百分百的自由化,國際上所有的FTA都是兩造之間最後同意的自由化程度,也就是最後必是雙方「歡喜甘願」才可能簽,許多FTA甚至連50%的自由化程度都不到。大陸商務部專業高手如雲,清清楚楚。
WTO雖然有貿易爭端解決機制,處理會員之間提出的貿易爭議問題,但長期以來,這個機制處理會員間貿易爭端的能量非常有限,近年來,更加式微。從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時代,美國就百般刁難該機制,更遑論川普(Donald Trump)時期幾乎全面抵制,該機制早被國際專家批判「半癱瘓」狀態中。
問:兩岸8年來敵意螺旋上升,台灣被《經濟學人》稱為「地表上最危險的地方」,是否有降低敵意的方法?您當時似乎常跟大陸直接談「撤彈」?
答:最常跟大陸直接談必須「撤彈」的是我。我在陸委會工作那幾年,不管是每次在台舉行的江陳會談直接對大陸官員說,在大陸台辦高層訪台時、在重要研討會上的演講、在立法院、在陸委會國台辦管道,我會適時精準提出,這是一個必要,因為陸委會主委若不提出,就表示中華民國政府不在乎大陸飛彈對台。這個議題很敏感、很不討喜,藍營不但不關心,而且指責我破壞兩岸和諧氣氛,但我深信這個議題必須嚴肅向陸方持續表達關切和理性溝通,因為這是台灣人民的重大關切。
經過幾年,陸委會注意到,對方內部對此議題的調性愈來愈溫和,我看到也相信對岸在思索未來可能調整的方向,對岸也如此表達。然而兩岸關係問題的根本性解決,需要無比漫長的時間、耐心和智慧,或許需要幾個世代,但不持續努力就沒有機會,必須接力。
那幾年,我經常需要去美國和歐盟公開演講,也會談撤彈和其他較敏感的議題,我故意到國外去公開說,國內媒體一定會刊登,我們認為這是處理複雜的兩岸關係,在策略上的必要之一。我不是要給陸方難堪,是我必須設法拉住各方勢力,以陸委會主委的高度,讓兩岸關係穩健往前推進,陸方必然會跳腳,因為這是在國際場合上提出,國台辦會立刻循外圍管道傳遞「暴跳如雷」的姿態和訊息給國安會,國安會搞不清楚狀況下就跟著很緊張,而對我個人抱怨連連。
2009年12月,時任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率團到台中,在第4次江陳會簽署協議後,時任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左起)端起在台中裕元酒店和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合影,兩人有一番交談。(新新聞資料照)
這些年來,雙方關係急劇惡化,中共對台軍事威懾行動加劇,愈來愈多飛彈對準台灣,比10多年前還多。但兩岸不應該擦槍走火,我方必須有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以捍衛台灣的防衛安全。我個人倒不認為北京終極目標是「武統台灣」,因為這不是對岸真正的利益所在,但台灣必須有有自我防衛的能力,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兩岸雙方都應該努力設法往和平的方向邁進。
答:兩岸關係本來就很脆弱,這就是為什麼制度化協商那麼重要的原因。脆弱的關係要找到協商的基礎本來就不容易,如何找到「求同存異」的共識是執政者的責任。換黨執政就會影響兩岸關係,這代表兩岸關係不能只當成是國共內戰的延續,大陸必須面對台灣基層的民心。
「九二共識」不是解決兩岸政治問題的最終解方,只是兩岸事務性協商的基礎。現在的執政黨不接受「九二共識」,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也不接受,卻又說想跟習近平共進晚餐。執政者可以否定「九二共識」,但要負責任地提出如何與陸方對等協商的路徑圖,不能只有否定,而沒有提出新的方法。現在「九二共識」有問題,責任在執政者。
問:賴清德當選後,從現在到520就職演說,這段期間有何方式,可促兩岸互動和對話?
答:我又不是執政者。執政者自己要去傷腦筋,他們應該嚴肅理性看待這個問題,思考應該去展開的新局是什麼?如果執政者有決心、有想法,心中有數,就應該會去想盡辦法設法突破。當然,兩岸非常困難複雜,特別是在蔡英文主政的8年過後,應該更加艱難。而且美中台關係永遠微妙,但如果兩岸不困難,還需要執政者幹嘛!
問:您在主委任內是ECFA的重要推手,包括協議文本與早收清單,努力奮鬥,經過多年來,看到過去的心血一點一滴流失,對此作何感受?
兩岸曾經出現過短暫幾年的和平榮景,和實際有效的作為,雖然榮景中有層出不窮的問題不斷冒出來,但雙方也學到可以務實去解決的方法和態度。不知道未來賴清德政府有沒有企圖和和決心,想要改善兩岸的緊張關係,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發展?有沒有想要為老百姓解決問題?如果有,他就該去想辦法!否則怎麼當「政府」?
《鑄劍為犁:賴幸媛的兩岸談判秘辛》新書有舉辦多場活動,2月24日12時30分在台北國際書展,有場新書分享會,地點在世貿一館「綜合書區」/編號 B1109。3月8日上午10時30分,賴幸媛和馬英九有場新書座談會,地點在時報本舖(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240號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