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康專文:甲午還會重演嗎?

作者指出,中國國家主習近平上臺後,祭出「大國崛起」、一帶一路、「五步控制世界」等眼花繚亂的戰略構想,也快速破局,(美聯社)

一、歷史細節的驚人重複

據彭博社引述美國情報說,解放軍的一些導彈裝滿了水而不是燃料;在中國西部的導彈發射井區,發射井井蓋無法發揮功能,讓導彈有效發射。其中的一些腐敗細節,與一百多年前的大清北洋水師相仿。 清廷負責採購軍火的人貪贓枉法,外國軍火商偷工減料,彈筒裡裝的都是沙土。 

歷史細節的絕妙相似,恰好是制度本質相似的證據。

歷史學家余英時晚年肯定「辛亥革命」、否定「晚清變革」、稱「滿洲黨」不肯改制才誘發革命, 而中共就是一個黨天下的「滿洲黨」。

問題是,1894年的甲午海戰敗局,導致第二年的馬關條約,到1912年宣統退位,其間17年,今天的習近平政權,還有17年壽命嗎?誰說得了?

2023年夏天北京亂了營。外長防長皆失蹤,經濟熄火,青年失業嚴重,美中全面對決,北戴河元老們焦急萬分,但是我看這些問題,都歸結為一個問題:打不打台灣!

習近平明白,拿不下臺灣,他就歇菜;而外事口、軍方衡度情勢,斷然沒有決勝的把握,這軍方,首先就是火箭軍嘛,拿台灣,海軍陸軍都使不上。習性急也有道理,經濟下行了,中國實力開始疲軟,強國快成明日黃花,不只爭朝夕就全黃了!

然而這一切的前因後果,還得從鄧小平說起,當代中國,一切都是彎道超車,你說打仗、征服、軍事的事兒,也能彎道嗎?火箭井蓋打不開咋辦?司令員為此自殺嗎?核潛艇機械失靈、缺氧咋辦? 

當然,今天的西方也不是當年的「八國聯軍」了,反而是一個仰賴中國廉價勞力的全球化,歷史不會完全重複,中國的前景在哪裡,我們還得慢慢琢磨。

二、「上甘嶺」意識形態

習近平居然拿電影《上甘嶺》跟「美帝」死磕,說明中共意識形態之枯竭,這東西就是民族主義,其實是他拿來阻赫國內民間反抗,所以在亮馬橋,學生反駁說:「你說的境外勢力,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嗎!」一舉就焚毀了這個意識形態,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中國近三十年的高增長,伴隨著中共對老百姓的高壓和剝奪,極其殘酷,人稱「第四次國內戰爭」;加上瘟疫下體制殘酷無人性的封控,各大中心城市都在醞釀和爆發反抗,習近平政權如果失去這個意識形態,「國內戰爭」會更快發生。另外,統一台灣,也是習近平轉移國內視線的權宜之舉,其實他還沒有勝算把握,但是中國人很吃這一套,因為民族主義至今也是中國人的意識形態。 

習近平上臺後,祭出「大國崛起」、一帶一路、「五步控制世界」等眼花繚亂的戰略構想,也快速破局,他去年底在舊金山對拜登認慫,其實就是回到他剛出道之際的「裝孫子」,藏詐於拙,想再騙一次全世界。我估計西方還會被他騙一次。

我寫了一本書《海慟》,分三層意思來解讀中美在太平洋的遭遇。第一層意思是說,中國在一個壞的制度底下走向太平洋,等於太平洋迎來了一匹「戰狼」;第二層意思說,養大這匹戰狼的恰好是太平洋那一端的美國,這就是30年中國崛起的內幕和訣竅;第三層意思是,誕生在黃土高原上的中華民族、這個漢族,他們曾經不知道什麼是海洋。 (相關報導: 風評:民眾黨將軍!「沒用的」原來是51席? 更多文章

我們都知道,一百年前是嚴復翻譯的《天演論》,喚醒了中國士大夫的亡國滅種意識,由此迎來戊戌變法和五四革命;今天共產黨終於讀懂的西典,是麥金德的《陸權論》和馬漢的《海權論》,陸權與海權的對峙,令這個從黃土高原走出來的「小米加步槍」政權要造航空母艦了。一九九五年台海危機時美國派兩個航母打擊群來巡弋,中共還應急地研發東風-21 D型陸基飛彈「航母殺手」,並引進俄製「基洛級」攻擊潛艦,此後經過二十年瘋狂海軍擴張,截至2022年共裝備各類艦艇837艘,總排水量約265.36萬噸,成為世界第二大海軍,其中戰鬥艦艇493艘、航空母艦2艘(不含尚未服役的福建艦)、驅逐艦43艘、護衛艦93艘、導彈艇81艘、兩栖艦艇169艘、常規動力潛艇61艘、核潛艇18艘,大量水面艦艇如同「下餃子」一般駛入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