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災如何止血?經濟學人:年後或大規模救市,但要警惕2015崩盤歷史重演

中國股市、中國股災:2024年2月5日,北京辦公大樓倒的窗戶上,倒映螢幕顯示上證指數。(AP)

中國股市「跌跌不休」,各界關注中國官方何時出手救市。《經濟學人》7日指出,中國海內外投資者都在期待國家級的救助基金進場,有關此事已有一些傳聞,但尚無更多確切消息。中央政府最終可能會介入,推出更大規模的救助計劃,時間可能是在農曆新年假期之後。

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考慮到習近平可能對中國股市運作進行改革,使其由服務於國家目標轉變為更「以投資者為導向」,屆時首次公開募股(IPO)的步伐將明顯放緩。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挽救市場的模式在10年前已經發生過,最終導致2015年股市崩盤,因此市場經驗豐富的資產管理者可能會警惕歷史重演。

中國政府尚未有大規模救市舉措

自從1月底以來,中國監管機構已經釋出一系列旨在維護市場穩定的聲明。據《彭博》1月23日的報導,中國當局正在籌備一個約2兆人民幣的平準基金(約合新台幣8.8兆元,相當於中國股市總市值的3%)。而截至2月6日,中國中央匯金大幅增持「A股」,導致「超過4000家股票上漲」的消息在社交媒體上迅速傳播。

然而,證監會於2月4日宣布將防止交易中的異常波動,打擊「惡意」做空行為,這樣的公告引發了一些不安。對於可能受到打擊的做空行為的討論導致一些外資撤出中國市場。外國投資者通常需要使用做空等避險工具來正常運作,他們擔心在中國無法進行避險,並擔心員工可能被拘留或被指控金融犯罪。

中國股市、中國股災:2024年2月5日,中國浙江省杭州市,綠油油的股市令投資者不禁扶額。(AP)
中國股市、中國股災:2024年2月5日,中國浙江省杭州市,綠油油的股市令投資者不禁扶額。(AP)

中國的國家隊,包括中央匯金等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在中國股市低迷期間經常進行干預。2015年,中國國家隊收購了佔市值約6%的個股。儘管最近幾周投資者已經看到國家隊的行動,但迄今為止,國家隊可能僅購買了不到人民幣1000億元(約新台幣4409億元)的股票,遠低於使市場出現重大改善所需的金額。

當中國股市轉為「投資者導向」 警惕歷史重演

《經濟學人》指出,習近平正考慮對中國股市運作和公司價值評估方式進行全面改革。這包括將中國市場從注重融資轉向幫助投資者保值──這常讓外國市場觀察者感到困惑,因為股票市場不應同時服務資金匱乏的公司和普通投資者嗎?理論上是的。但在中國,市場常為國家目標服務。

例如,近年來,習近平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將資本市場開放給人工智慧(AI)、綠色科技、機器人和半導體等行業。中國政府希望這些行業的公司在中國境內上市,而非在外國上市,這導致中國迎來其史上最大規模的IPO和現金增資(FPO)浪潮。在2020年至2023年間,中國公司在本地股票交易所上籌集的資本比之前整個十年還多。

這樣做雖有助於實現習近平的國家目標,但也導致次級市場的流動性不佳。公司通常以高估值上市,股價卻往往下跌。現在,監管機構希望將市場轉向更加「以投資者為導向」,以保護一般投資者。這意味著IPO會減少,更多的流動性導向於次級市場交易。 (相關報導: 中港股市今年市值蒸發31兆!經濟學人:股災惡夢遠未結束,習近平應感憂慮 更多文章

農曆春節:2024年2月8日,中國北京一家購物中心外的龍年裝飾。(AP)
農曆春節:2024年2月8日,中國北京一家購物中心外的龍年裝飾。(AP)

中國市場曾經有過這樣的循環。2012年,監管機構叫停所有IPO,希望過剩的流動性能夠支撐股價。這導致2013年數百家排隊上市的公司當中,沒有一家成功進行IPO。隨後在2014年,IPO雖恢復了,股市迎來歷史性的漲勢,但在2015年以戲劇性的崩盤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