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股市歷經數周動盪後,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7日被解職,接替他的是前上海市副市長吳清。易會滿並非第一位在中國股市暴跌後被撤職的官員,他的前任劉士余於2019年被解職,後來因涉嫌貪污而接受調查。而更早前的證監會主席肖鋼則被視為2015年中國股災的替罪羊。
易會滿被解職之前,光是在今年剛過去的兩個月內,中國和香港股市的市值就已經蒸發超過1兆美元(約新台幣31.2兆元)。2月5日,上證綜指暴跌至5年來的新低點,自2022年初以來該指數已下跌超過五分之一。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7日分析指出,中國目前股市低迷情況與過去股市震盪有所不同,因為該國面臨近年來最黯淡的經濟前景。房地產危機的影響尤其巨大,中國的房地產價格和銷售量持續下降。在2015年中國股市崩盤期間,散戶曾高呼「賣股票,買房產」,然而現在已經沒有人這樣喊了。

更糟糕的是,政府的救援措施似乎無法彌補這一情況。對許多中國民眾而言,中國似乎從未真正走出那段慘淡的「清零」時期。原本預計2023年會見到經濟復甦,但去年上半年的復甦並不如預期,截至年中,青年失業率已超過20%。自那時以來,悲觀情緒一直籠罩著市場。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最近向十幾家當地客戶,包括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公司和私募股權公司等,詢問他們對中國經濟的悲觀程度,要求客戶在0到10的評分中給出評價,其中0分相當於對2022年封控疫情期間的展望。結果顯示一半的客戶給予中國0分,另一半給出了3分。
民怨導致美國使館留言區成「哭牆」
《經濟學人》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該對目前的局勢感到擔憂。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擁有超過2億股民,股市的「跌跌不休」顯然讓政府官員面臨民怨指責的風險。
中國社群媒體上,有許多因股市暴跌而對政府冷嘲熱諷的網友評論。最近有消息指出,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了一份通知,要求加強對快遞、外賣等外來物品的安全檢查,引起網友怒批這是「做虧心事」,怕遭到「投毒」、「加料」。
2月2日,美國駐華大使館的微博帳號發布了一則有關保護長頸鹿的貼文,結果留言區變成了中國股民的「哭牆」,目前已經累積了99.5萬個讚和18.3萬條留言。網友紛紛表示「救救A股」、「官媒不讓說話,來這裡請求救援」。一位用戶在轉發時寫下:「你們能否留給我們一些飛彈,把上海證券交易所給炸掉嗎?」

而《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這位過去一年來經常分享投資中國股市心得的官媒人士,也遭到股民的批評和嘲諷。胡錫進曾表示中國A股「遍地是黃金」,還曾說過如果在股票上損失太多,他會去跳樓——不是因為損失本身,而是因為丟臉。當上證綜指2月5日跌破5年來的低點時,不少網友氣憤地呼籲他信守承諾。
市場觀感、信心暫時回不去
《經濟學人》指出,習近平該擔憂的另一個原因是,市場反映了投資者對中國與其領導地位的看法。過去幾年,全球投資者還熱衷於中國股票。當中國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時,資產管理公司表示歡迎,這也是中國股市與國際接軌的一個進步。
不用說,海外投資者對中國A股市場的興奮已經消退。清零政策、習近平對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支持都損害了外界對中國的觀感。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允許房地產市場危機長期延燒對習近平政權的傷害最為嚴重。

中國當局仍然期望吸引投資,然而外資卻正在紛紛撤離並急速拋售。外資已經連續幾個月凈賣出,光是今年1月就拋售了價值20億美元(約新台幣627億元)的股票。
抛售情形如此嚴重,以至於一些具有豐富市場經驗的外資決定停止在當地的業務運作。新加坡對沖基金「亞洲創世紀」(Asia Genesis)便在1月宣布,由於不能理解中國政策制定者的不一致性,將把旗下宏觀基金(Macro Fund)關閉。
大多數外國投資者並不預期中國經濟能在短期內復甦。一位上海外資銀行的投資經理預測,未來幾周股市可能會穩定下來。事實上,2月6日,滬深300指數當天收盤上漲超過3%,是一年多來的最佳表現。 (相關報導: 共和黨人繼續卡關!美參議院拒絕推動與援助烏克蘭、以色列有關的邊境安全法案 | 更多文章 )
然而,在中國領導人提出解決房地產市場問題的充分計劃之前,投資者信心可能仍將保持低迷。這位經理指出,要改善當前情況可能需要花幾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