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美國的保護主義傾向令歐洲盟友憂心忡忡

2024年1月30日。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理事會部長級會議。(美聯社)

拜登在2021年就任美國總統後曾大聲宣布「美國回來了」,那些渴望擺脫與前一屆川普政府之間各種貿易糾紛的歐洲官員對此大加歡迎。

但當上總統後的拜登非但沒有扭轉之前川普基於保護主義觀點所出台的各項政策,反而推進了其中的許多政策。拜登繼續設置貿易壁壘,將歐洲公司排除在那些意在支持美國製造業的補貼舉措之外,並對中國獲取美國技術施加了更嚴格的限制,這令盟友們感到驚訝。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許多歐洲人現在擔心,川普似乎有望獲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提名,如果他再次上台,可能會放棄烏克蘭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簡稱﹕北約),並給全球貿易帶來混亂。儘管如此,歐洲人還是覺得,無論預期中的拜登和川普的再度對決有怎樣的結果,美國的經濟政策都已朝著不利於歐洲的方向傾斜。一位歐洲外交官說:「美歐的蜜月期結束了。」

歐洲各國的外交官和官員們都在思考,歐洲能否指望美國繼續支持基於規則的貿易體系,或者說歐洲是否將面臨美歐這對長期盟友發生經濟衝突的可能性。

歐盟已經採取了一些支持本土產業的措施,放寬了一些補貼規則,使歐洲政府更容易與美國的清潔技術激勵措施競爭。但歐盟官員基本上仍然堅持傳統的自由貿易理念,對採取與美國同樣的做法猶豫不決,他們說美國的做法讓他們想起了中國政府青睞的策略。歐洲官員警告華盛頓方面稱,美國與中國的競逐讓大西洋彼岸的歐洲受到池魚之殃。

據知情人士透露,時任法國外貿部長Olivier Becht在上個月訪問華盛頓期間對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說:「我們是一對老夫妻,我們有我們的問題。」他表示:「但我們應該謹慎處理貿易分歧。」

面對大量棘手的經濟爭論,下一任美國總統必須小心應對,以確保歐美不至於鬧分手。每個問題都可能引發外交角力、關稅或其他貿易限制,並削弱美歐在經濟方面的團結一致。美國被視為西方實力最強的領導者,由於擔心莫斯科的好戰和中國的經濟實力,到目前為止歐洲一直不願針對美國發起更有力的反擊措施。

拜登政府的高級官員反駁了他們的議程導致與歐洲關係產生裂痕的說法,稱這兩個盟友在關鍵的戰略問題上立場一致。川普競選團隊發言人則未回應置評請求。

歐盟貿易專員瓦爾迪斯 · 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說,拜登政府和歐盟官員的合作卓有成效,包括在白宮沿襲下來的貿易爭端問題上,但他原本希望能有更大的靈活性。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聯準會的大選年難題:無論做什麼都會被扯上政治 更多文章

「這是在搞什麼?」

來自賓夕凡尼亞州的民主黨眾議員Brendan Boyle在2019年出席了北約70周年慶典。他說,在倫敦舉行的慶典上,有一種感覺是,由於時任總統川普對北約的批評,北約能存續多久成為一個問題;川普的主要要求是讓歐洲在自身防務上投入更多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