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心儀觀點:劍指核心,臺灣才有未來

修訂課綱雖然是中央政府的事,但國中小學及市立高中還是歸地方教育局管。(蔡親傑攝)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但也無須百年,30年教改就讓國民黨3度痛失政權,而且可預見未來4年、8年,前途只會更加慘淡,因為白髮蒼蒼的支持者逐年凋零,而逐年成長的年輕族群在臺獨史觀的課綱下學習成長,民進黨再貪腐無能,選票也進不了國民黨囊中,反而成就了柯文哲。倘若這只是國民黨存亡的問題也就罷了,但這個趨勢代表的是年輕人與中華民國漸行漸遠,代表的是兩岸問題和平解決的機會益趨渺茫,代表的是經濟困局與兵凶戰危將是臺灣的日常,代表臺灣沒有願景。因此,教改方向必須扭轉,錯誤必須更正。

教改的錯誤在108課綱中完全呈現。一是複雜的學習歷程造成校方及學生沉重的負擔,卻成了補教界新興產業,間接強化階級固化;一是刪減必修時數,弱化基礎知識,從文史到數理,全面性弱化學生競爭力;一是忽視傳統品德教育,強調個人權利,不提相對責任,破壞了人際和諧,製造了校園暴力。這三個惡果都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但是執政黨享受臺獨史觀的課綱紅利已久,絕不願輕言更動,甚至不惜以國家競爭力陪葬。因此大選期間,賴清德完全規避課綱議題,規避對禮義廉恥議題的表態。

國民黨雖知道教育重要,卻從不認為它是緊急事件,更沒有蔡英文總統2016年5月21日上任,發布的第一道行政命令就是「暫停課綱微調」的敏銳度,因循苟且至今,追悔莫及。但國民黨身為始作俑者者與最大苦主,總不能任由事態惡化下去,雖沒有了中央政權,但不是還有14位地方諸侯嗎?沒有了行政權,但還是立法院最大黨。何況,民間還有許多熱愛中華文化的有心人士,攜手合作,未必無解。所以,選後還是必須面對課綱問題,即使不能快刀斬亂麻,還是得結合立法院、地方政府、民間力量,同步進行,以抽絲剝繭的耐心,先處理能處理的事,再劍指核心,徹底解決。

1. 立法院監督修正課綱

競選期間,國民、民眾兩黨參選人皆允諾修改課綱,如今在野黨席次穩居國會多數,這個議題正可以考驗兩黨是否真能進行理念合作,開創臺灣政治的新機。國民黨已是國會最大黨,應推派專業立委負責此事,就108課綱重大缺失成立專責小組,邀請教學現場親師生,充分溝通斟酌得失後,擬定改革方案。開議後,一方面召開公聽會,廣納各界意見,經過整合提出具體可行措施,借助網路傳播,形成全民共識;一方面要求行政院舉辦全國教育會議,落實具體辦法。

課綱若要修改成功,各級課綱修訂委員、課審委員的遴聘是最重要的。翻開各級委員名冊,20年來課綱制定及審查一直有固定班底,他們與教育部攜手掌控了課綱走向,強烈的意識形態讓課綱重理念而輕現實,蔑視真實世界的需求,製造學校及家庭極大的困擾,讓臺灣社會變成今日的面貌。這個共犯結構若不能打破,課綱只會越修越繁瑣,卻無絲毫實效。 (相關報導: 點教育》何必要有課綱! 更多文章

2. 地方政府自訂課程

修訂課綱雖然是中央政府的事,但國中小學及市立高中還是歸地方教育局管。國民黨加民眾黨擁有了臺灣15個縣市的執政權,其實大有可為。108課綱的核心缺失是基礎科目時數不足,導致學生基本學力不足,又貪多務得,追求高層次的素養教學。但108課綱有各種選修課程、彈性課程、校本課程⋯⋯若能善加應用,其實可以進行補救教學。事實上,除了都會區名校外,如何落實這些選修課程,從安排課程、聘請師資開始,都造成校方與老師極大的負荷。各地方教育局若深入瞭解各校需求,協助安排融合文史及品德的課程、培養基礎數理化能力的課程,絕對可以彌補108課綱造成各科學力不足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