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典蓉專欄:民進黨年輕選票為何搶輸柯文哲?

2024的選舉結果,印證了柯文哲得到青壯世代的支持,圖為民眾黨21日舉行阿北小草見面會。(顏麟宇攝)

2024總統大選後政壇不但沒有新氣象、甚至可說是烏煙瘴氣,國民黨忙著對外找戰犯,民進黨立院黨團的表現渾然忘了目前是雙少數政府,不是總統國會全拿威風凜凜的全面執政;然而模仿是最高的讚賞,當民進黨公職成群結隊加入Threads時,無異是承認自己在年輕世代支持是屈居於柯文哲下風,但看到現象不等於問對問題,如果連問題都問錯,就別說要找到解方了!

對綠營或民進黨而言,只要是無法面對的或是難以解釋的,他們最慣性的動作就是抺紅對方或抹紅這個現象,例如,這次總統大選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明顯贏得多數年輕世代選票,甚至有近6成之說,立場接近綠營的智庫分析,TikTok(「抖音」國際版)在選戰期間,壓倒性支持柯文哲,不僅貼文多而且敘述多為正面,言外之音是中國介入進行訊息操弄。此一分析遭民眾黨準立委黃國昌譏為「這也算是研究報告」?因為,TikTok的使用者多為年輕世代,柯文哲的支持者也是年輕世代居多,因此柯文哲在TikTok受歡迎這件事,這麼想當然爾的事基本上已不是新聞,更別說要成為一篇研究報告!

民進黨內果然因此再出現要禁TikTok的聲音,這不但因噎廢食,而且不見得就可以封殺柯文哲;第一,TikTok不只在台灣受到年輕人喜歡,美國亦是如此,在過去幾年美中劍拔弩張互嗆要脫鉤的時期,TikTok更是美國政府的眼中釘,TikTok營運長必須出席美國參院聽證會,但最終美國政府並未對TikTok出手,一來是美國對言論自由的重視,二來也不想得罪年輕選民;這兩個狀況放在台灣也適用,在毫無具體事實的狀況下就禁止一個平台,民進黨政府仍需要禁得起法治及言論自由基本權的考驗。

再則,TikTok大都挺柯文哲,如果反映的是年輕人挺柯的現象,禁止也是無濟於事的,柯文哲的網路制霸現象不只是在TikTok,他個人臉書粉專共有221萬粉絲,僅次於總統蔡英文;至於YOUTUBE平台,柯文哲目前共114萬人訂閱,賴清德的24萬瞠乎其後,其實,柯文哲在選前一周到選後一周就飆速增加了20萬訂閱者,即使禁了TikTok,柯文哲在YT上仍有極大優勢,只是,向來對美國政府低聲下氣的民進黨政府,敢禁止來自美國的YT嗎?

然而,在TikTok或YT制霸,反映的其實不是柯文哲的優勢,反而是他的劣勢,正如賴清德YT遠遠不如柯文哲,這反而是因為民進黨佔有既得利益的優勢,YT表現不好只是讓賴清德選舉少了動能,但最後並不影響大局;正如傳播學最有名的一句話—「媒介即訊息」,柯文哲和賴清德不同的媒介情勢,反映的正是台灣今日深層政經結構,對新生的政治勢力極為不利。

政治人物使用社群媒體或短影音,其實有很多層意義,第一層是使用的媒介,第二層是傳達的訊息,第三層則是更廣義的,新的媒介為何出現並且能易於傳播,必有背後的政經背景或結構。 (相關報導: 本周最強內幕》金溥聰揮最後一刀,倒下去的是侯友宜!誰說撕破臉?柯文哲和民進黨這條熱線沒斷 更多文章

就社群媒體這個媒介而言,民進黨並非新手,事實上民進黨在Treads的母公司臉書表現一直領先政治對手,這和臉書成立到盛行的2008年後,正是民進黨在野並積極結合年輕人及社會運動有關,當時有反權威意涵的臉書自然成為民進黨人的重要媒介,即使到今日,民進黨或綠營的臉書實力都還勝對手一籌;畢竟,所謂的綠營側翼,其中一個發動點就是臉書,臉書正是尾巴搖狗的最好工具,低成本的操作就可以成為主流媒體的日常新聞,綠營側翼還有足夠的實力一聲令下就發動臉書洗版攻擊對手、甚至連對手的支持者都可能遭殃。如此令人膽寒的威嚇能力卻吸引不了年輕人,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