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當選總統,台灣下一步怎麼走?8位華府智庫專家解析2024台灣大選

20240113-民進黨總統選人賴清德13日在全國競選總部發表勝選談話。(柯承惠攝)

台灣大選是2024世界大選年最受矚目的首場大選。海外專家注意到,儘管中國進行大規模的干擾,將這次選舉描繪成戰爭或和平的選擇,賴清德仍成功為民進黨贏得史無前例的第三個總統任期。賴清德擔任總統將對台灣外交政策走向有何影響,以及中國可能如何回應?以下是美國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8名專家的專業見解:

引起北京的憤怒,民進黨必須克服國內分歧

澳洲國立大學政治學者、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Global China Hub)非常駐研究員宋文笛(Wen-Ti Sung)指出,賴清德當選後,中國可能會對台灣實施更多的經濟制裁和軍事威脅。

短期內,民進黨的勝利可能會引起北京方面的文攻武嚇,對特定台灣出口實施更有針對性的經濟制裁,並透過軍事演習和灰色地帶策略威脅。這些舉措的目的是表達北京對選舉結果的不滿,並在事先「鞏固」與下一屆民進黨政府之間的互動條件。

長期來看,民進黨需要與立法院內的反對黨有效合作,克服台灣內部分歧對執政加諸的種種限制。這樣,下一屆民進黨政府才能更有力地與北京進行談判,更有機會重建兩岸運作關係的運作、重新開啟北京和台北之間的溝通渠道──這些發展對於穩定地區局勢至關重要。

20240113-巴拉圭總統貝尼亞透過視訊第一時間向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道賀。(民進黨提供)
20240113-巴拉圭總統貝尼亞透過視訊第一時間向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道賀。(民進黨提供)

預料北京以多種手段回應台灣選舉結果

大西洋理事會數位鑑識實驗室中國問題研究員蒂博(Kenton Thibaut)指出,在選舉前,中國利用台灣輿論中對台海和平的真實擔憂,加強民進黨與美國的聯繫,宣傳「支持民進黨」將導致戰爭,同時強調中國可能對台灣實施經濟制裁,進一步升溫緊張局勢。

選後,我們可以預期北京方面將對民進黨勝利實施行動,同時創造證據以支持選前的敘事宣傳。這些後果可能包括經濟上的威脅、升溫的緊張局勢,以及有策略性地宣傳民進黨和美國的行動正在破壞亞太地區的穩定,導致衝突。

台灣人並不像外界擔心的那樣易被威脅

前美國政府情報官員、現大西洋理事會印太安全倡議負責人加勞斯卡斯(Markus Garlauskas)指出,中共試圖公然干預台灣總統選舉結果,稱賴清德勝選是具有嚴重後果的選擇,這種手法有助於北京塑造全球媒體對台灣選舉的報導,即使是一些不親共的國際媒體,其有關台灣選舉的標題也都在呼應著北京的戰爭與和平、賴清德勝選危險等觀點。

然而台灣人的投票結果明顯表示,他們不接受由北京設定的議題框架。同樣地,全球其他地區也不應該容許北京主導或定義這次選舉相關的敘事。最終,北京的行為並沒有嚇倒台灣民眾,其行動甚至可能導致了反效果。

2023年12月3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新年賀詞。(美聯社)
2023年12月3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新年賀詞。(美聯社)

這次選舉表明,台灣人民不像北京想像的那樣容易被威脅,也不像美國許多人所擔心的那樣脆弱。台灣很可能在未來多年內保持民主自治現狀,拒絕在關鍵政治事務上屈服於北京的偏好。這並不是說台灣將完全免疫於中共威脅。台灣領導人仍可能會繼續相信,挑戰現狀以達到「獨立」是完全不必要、不可取,或者風險過大的。 (相關報導: 葛來儀快評台灣大選:民進黨史無前例三連勝讓中共失望,但習近平不太可能對台動武 更多文章

這次選舉也表明,北京僅靠威脅很難使台灣屈服。未來幾個月中共的威脅和虛張聲勢不應該嚇倒全球其他地區。如果中國將威脅升級至暴力,台灣、美國以及盟友和志同道合的夥伴,應加速準備,以阻止並擊敗中國,包括阻止升級成核戰或在中國和朝鮮半島兩個戰線上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