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兩岸溝通前提是台美穩固 柯文哲:若當選,前半年不換軍警、情治要角

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12日召開國際記者會,針對外媒關切未來若當選後的台美、兩岸問題進行回應。(取自柯文哲YouTube頻道直播)

2024大選倒數不到24小時,民眾黨正副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吳欣盈今(12)日上午召開國際記者會,向外媒闡述國家施政願景,並接受提問。面對外媒關切若當選將如何處理台美關係、兩岸問題,柯文哲表示,他主張台灣要先確保跟美國互信,在台美關係穩固的前提下,再開始展開對中溝通,並應與對岸討論交流是否能不堅持拘泥在九二共識的名詞上,雙邊交流應比名稱更重要。

柯文哲今日偕同吳欣盈舉行國際記者會,會中以中文致詞時先是提及台灣目前的幾大問題,覆述先前投書外媒的對台3張國政處方箋,並重申會以5個互相處理兩岸問題;吳欣盈則以全英文致詞,談及其出身背景對未來執政的益處,和她在立法院1年多推動的各項法案,以及未來執政後會執行的幾大政策。

柯文哲指出,在未來可見的時間內,美中對抗是全球的主要問題,兩岸問題是太平洋的兩岸而非台海,台灣必須在美中對抗下找尋平衡點,目前看來無論明天誰當選總統,台美關係都不會改變,僅對中相處方式會有所不同,民眾黨主張維持跟美的穩固關係,並在此基礎下願意和中國溝通。

重申對美循小英路線 柯文哲:台灣決策應先考量4層面

柯文哲提到,相信美方對3位總統候選人都詢問過若當選對台美關係的影響,當時他被問到時,是先聲明他覺得美國是全球最強大的國家,也是台灣最重要的盟邦,無論誰當選台美關係都不會改變,但新政府對中態度會有所不同,而他先前也說過,會遵循總統蔡英文的外交路線,但特指台美關係,不含兩岸。

柯文哲認為,台灣不應把自己當作座標來衡量世界,應從美國或中國的角度來看台灣,台灣做決策前應先想作法對美及對中,在喜歡、可接受、可忍受、不能忍受的4個層面中處在哪裡,非常清楚的是現在看不到台灣哪個決策,能讓美中都感到喜歡,但更重要的是不能有哪個政策出現讓美國或中國不能忍受。

柯文哲分析,自己是3組候選人中唯一讓美中都可接受的人選,這也是他最大的優勢;無論美中作為世界大國,要的都是「no surprise」(沒有驚喜)因為相信以其國家力量已能處理任何問題,但不喜歡做些讓人措手不及的事,因此美方對兩國論、一邊一國論等其實都有所抱怨,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溝通。

對於台灣要如何避免捲入美中衝突,柯文哲說,美中在過去30年關係其實有所改變,過往美國曾聯中抗俄、聯中反恐,而當美中關係能不斷變化,台美中關係又為何無法改變?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動態平衡,他也是這樣回答中方提問,若中國每天喊要統一、攻打台灣,當然就會使台灣不斷向美傾斜,但要如何在美中間找到平衡點,「那就是一樣,耐心、毅力、智慧,去找到那個平衡點。」 (相關報導: 幕後》沒時間「發神經」操作飛彈簡訊 蔡英文國安隊伍想好選後中國對付台灣劇本 更多文章

20230112-民眾黨正副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左)、吳欣盈(右)12日上午舉行國際記者會,闡述國政願景,並接受外媒提問。(民眾黨提供)
民眾黨正副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左)、吳欣盈(右)12日上午舉行國際記者會,闡述國政願景,並接受外媒提問。(民眾黨提供)

能讓習近平統一心意改變?柯文哲:國安不能寄託個人意志

不過,有美媒詢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元旦時,已明言兩岸統一是必然發生,並稱自己有責任完成統一,台灣有可能讓習近平改變心意?對此,柯文哲回應,沒有人會把國安寄託在他國的善意之上,所以不應把台灣的國安,寄託在習近平的個人意志上,台灣必須要有自主的自我保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