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紐時》揭秘中國國安部:善用人工智慧、積極從事跨國招募與滲透的CIA勁敵

中國國安部(取自中央電視台)

《紐約時報》根據中國公司的內部文件與國安部的公開文件、包括20多名現任與前任美國官員的採訪,在最近的報導中揭露中方情報人員的最新利器:人工智慧。中國國安部也利用更為廣泛的人才招募(包括美國公民)、更好的培訓、更多的預算以及先進科技,讓中國成為能與美國較勁的經濟與軍事強國。

《紐約時報》在去年底的報導中指出,中國國安部過去的資訊來源,多半是從使館晚宴上聽來的閑言碎語、以及北京使館區用來跟蹤外國官員的監控攝影機。但這些情報如今已無法滿足中方情報人員的需求,他們要求承包這些設備的科技公司使用人工智慧軟體,即時處理汽車牌照、手機數據、被監控影像等資料,分析被監控者的行為模式,甚至即時生成被監控者的檔案、查明他們的聯絡網、找出他們的弱點。

美中兩強的間諜競爭,很容易讓人想到冷戰時期的KGB與CIA對決。當時的KGB除了有竊取美國最機密情報、開展祕密行動的能力,更培養了包括普京在內的難纏領導人。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國安部對科技公司所提出的需求,現在不僅止是一份「希望清單」—《紐時》發現中國已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能夠跟蹤美國間諜的人工智慧系統,這也是中國間諜與蘇聯間諜的最大不同。

《紐時》指出,由於中國的經濟繁榮和產業政策,讓中國國安部能夠運用新興科技來挑戰美國間諜。與此相對,拜登政府上台之後也增加了對中情報部門的支出,美國對中國企業及其科技進展的間諜活動也有長足進展。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項目主任孫韻說:「利用他人的技術或商業機密,已是受到中國政府鼓勵的做法,科技間諜活動的緊迫性和強度也顯著加大。」

儘管美國情報界也一直在收集經濟情報,但收集國防公司以外的商業技術發展曾是美國間諜避免的活動,但中國國安部已對開發軍民兩用技術的美國公司加強了情報收集工作。在此同時,美國中情局同樣投入大量資源,試圖收集研發人工智慧、量子運算的中國公司數據。因為中國新興科技的發展狀況,已被視為最重要的(至少與領導階層的謀劃、或者中國的常規實力同級)情報之一。

中情局(CIA)的副局長柯恩(David Cohen)表示,為了應對收集中國情報的挑戰,CIA正在投入資源與重組,並且設立了中國任務中心與技術情報中心。柯恩說:與關注半導體、人工智或生物技術設備相比,我們統計戰車數量、掌握飛彈能力的歷史更長。」不過部分政策制定者私下對《紐時》指出,美方目前的努力依然不夠,因為中國企業與軍隊在科技方面的進步連美國政府都感到驚訝。

《紐時》指出,1983年才首次創立的中國國安部,一開始並不是情報與間諜的活動的重點衙門。隨著組織調整與預算增加,國安部的重要性才日益提升,其職責包括CIA的國際工作與聯邦調查局(FBI)的國內工作,肩負情報收集、在海外執行任務、限制外國在中國的影響力、打擊顛覆活動等重要活動。而且國安部的使命具有濃厚的政治性與權威主義色彩:捍衛中共領導,為其解決所有可見的威脅。 (相關報導: 美國之音:2023年的習近平,同時顯示了他的權力和無能 更多文章

在習近平領導下,中國政府對國安部的重視程度一直在上升。2022年10月,國安部部長陳文清更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這也是間諜工作的主事者數十年來首次進入政治局。陳文清的繼任陳一新更是習家軍成員,他更被授予廣泛權力,負責對外國公司進行突襲調查、在社群媒體上散佈「美國的遏制打壓只會讓中國愈戰愈勇」之類的訊息。陳一新則多次強調對習近平的忠誠,今年6月更要求下屬「感情上衷心擁戴」習近平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