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張「政見會不是辯論會」的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終於在第三場政見會動怒發飆,會中痛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示範詐騙」,會後再補一槍,「副總統成為政府造謠代表」,因為賴清德把他和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一鍋煮」,不論是「九二共識」或「兩岸一家親」都是「一個中國原則」。
不過,柯文哲轉頭順嘴就批評國民黨「只有在選舉的時候才不主張統一」,正所謂抹紅他人易,不過是順口一句話的事,但被抹紅就難受了,誰都受不了。
面對綠白不約而同指責國民黨的「統一路線」,侯友宜也不示弱,強調他遵從的是中華民國憲法,國民黨一貫反對台獨、一國兩制,和中國的關係是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台灣的未來由二千三百萬人決定,「不要連我走的台灣的、中華民國的中間路線,都視為統一的路線。」會後更公開呼籲賴清德,「不要再抹紅我了。」
這是台灣民主可喜也可嘆之處,可喜的是,三位競選中華民國總統的「領袖人物」,可以在國家認同上交鋒的如此徹底;可嘆的是,除了侯友宜,賴清德和柯文哲對「中華民國」或冠上「中華民國」帽子的台灣,到底做何想?民進黨慣性聲稱「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做中華民國」,以緩和其台獨主張;柯文哲則稱「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只是不正常。」

柯文哲「兩岸一家親」,源自「中華民族復興中國夢」
從論述看,柯文哲比民進黨更看不起中華民國,「看不起」或許說重了,準確點說,應該是「憐其(中華民國)國際處境孤立」,柯文哲看透國際政治現實,却弄擰了「正常國家」的定義,國家正常與否,並非由全然由邦交數而定,套用柯文哲的邏輯,即使邦交國斷到個位數,台灣還是有自己的土地、人民、由民選產生的政府(包括軍隊),就是主權國家,難處在於國際承認有限,因而欠缺完整的條約制定權,換言之,不正常的是外交關係,而非國家主權。
柯文哲自豪於北市長任內,在艱難中堅持舉辦兩岸雙城論壇,成為民進黨蔡政府時期唯一的兩岸「官方交流」,憤怒於他用「兩岸一家親」取代「九二共識」做為通關密碼,但民進黨却硬塞給他從未脫口說出的「一個中國原則」,柯文哲刻意忽略的是「兩岸一家親」源自習近平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其內涵比「九二共識」更「一個中國」,因為國民黨主張的「九二共識」內涵還有「各自表述」,即使北京不肯「各自表述」,國民黨却從沒捨棄「一個中國是中華民國」,賴清德以「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扣國民黨紅帽子,其實不折不扣是呼應北京的主張,就此而言,民進黨比國民黨更親近中國共產黨。
柯文哲怒批二0一五年就講「兩岸一家親」,還因此成功讓蔡英文以中華民國總統身份在世大運致詞,二0一六年選舉,民進黨人爭相邀請他站台輔選,怎麼到了二0一七年就「過敏」?換言之,即使「兩岸一家親」,民進黨也一度無異議,關鍵就在「拿到政權,就把我踢走」。 (相關報導: 風評:萬里違建‧大群館‧農地停車場─「總統們」的土地正義 | 更多文章 )

蔡英文奉行中華民國憲法,賴清德視為「神話」?
柯文哲批評國民黨沒修正「統一黨章」,民進黨沒修改「台獨黨綱」,兩黨立場都和國際社會期待的「維持現狀」違背,不可謂錯,但又全錯;國民黨的黨章幾經修正,沒變的是「奉行三民主義,五權憲法」,馬英九競選總統前的二00五年把台灣納入黨章,宣示「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甚至在黨員目標中刪除「統一」字眼,改以「和平發展」取代;如今最新的黨章,的確有「統一」:「實現『中華民國』為自由、民主、均富和統一的國家」,完全沒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