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於明年1月舉行的我國總統大選,是影響兩岸局勢的關鍵變數。各界關注著台灣新任總統及其執政團隊是否能夠避免兩岸爆發戰爭,使兩岸關係得以從緊張走向緩和?新上任的領導人對北京又具有何種意義?
政治大學國關中心26日下午舉辦的「誰來解開兩岸的結:三黨總統候選人兩岸政策與選後可能局勢」座談會上,就兩岸關係是否可能緩和進行了深入探討。與會學者認為,考慮到國際和國內政治環境的變化,以及中共對兩岸「統一」的追求,無論是誰勝選,兩岸關係都難以回到之前的狀態;此外2024年當選的總統可能是最辛苦的一位。
20231226政治大學國關中心26日下午舉辦「誰來解開兩岸的結:三黨總統候選人兩岸政策與選後可能局勢」座談會,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張五岳與談。(蔡娪嫣攝)
淡大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指出,不論是誰執政,北京都將堅定不移地推動兩岸統一進程;此外北京可能提出所謂「民主協商」來進行,無論協商對象為個人或組織,以及其是否能代表台灣。中經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直言,目前的情勢可概括為「三個回不去」,即美中關係、兩岸關係,以及已離開中國的台商均已無法回到過去的狀態。
學者也預測,台灣下一位總統將面臨內政與外交上的多重壓力,勢必會「很難當」。政大國關中心主任寇健文解釋,這是因為新總統要在國內、美國與中國各方的挑戰下,引領國家邁向未來四年。對內,由於執政黨很可能未能在國會中取得過半席次,他將成為在國內政局上相對弱勢的總統;對外則面臨諸多挑戰,例如把統一當成「陽謀」的中國,還有美國大選帶來的不確定性。
寇健文認為,若是綠營勝出,北京將極為警惕,從明年1月13日開始密切關注賴清德的動向,因此當天賴的勝選演說將極為關鍵;而若是藍或白勝選,當選人在5月20日就職之前,可能還有一段對外表態以有利於北京理解其立場的折衝期。寇健文建議,總統當選人應盡早將兩岸關係「定下來」,以便有更充裕的時間應對美國大選帶來的各種變數。
20231226政治大學國關中心26日下午舉辦「誰來解開兩岸的結:三黨總統候選人兩岸政策與選後可能局勢」座談會,該中心主任寇健文、副主任王信賢出席。(蔡娪嫣攝)
北京將如何看待不同候選人的當選?
在本次競選期間,境外勢力的介入一再成為焦點,顯示北京當局對台灣新任總統的極高關注。學者們指出,當台灣選出的總統是中共不喜歡的人時,中共對台施加的壓力將增加,然而,即使是中共偏好的候選人勝出,北京也不會放棄對台的意圖。
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王信賢指出,要從北京的角度來解讀台灣總統大選的結果,因為危機通常是由北京方面發動。換言之,賴蕭配的勝選對習近平而言,意味著在他任內兩岸關係可能會在大部分時間內不太穩定,而且是在綠營執政的情況下。因此可以預測,北京對台灣可能會進一步加強文攻武嚇,賴清德的勝選感言將可能影響到北京的反應與對台壓力的程度。
至於如果非綠陣營獲勝,能否期待兩岸關係改善呢?王信賢表示,兩岸緊張有可能大幅緩和,降低軍事衝突風險,但「確實回不去之前的狀態」。他解釋,與2008年相比,現今政治環境有很大的不同,包括台灣內部政治生態、中共領導人,以及美中關係、國際環境等都發生變化。即便非綠營的候選人當選,新政府要實踐「親美和中」的路線,平衡與美國、中國的關係也將極為困難。
(相關報導:
2024年生成式人工智慧將成主流 《經濟學人》:這類企業將首先受益
|
更多文章
)
張五岳同樣認為,即使藍或白執政,兩岸關係也回不去2016年之前,因為美中關係競爭激烈,而且中國正在堅定推動統一進程,不可能讓兩岸停留在和平發展階段。至於綠營勝選的話,張五岳表示,北京一定會升高威脅,否則它對中國內部無法自圓其說,也無法向國際社會或台灣內部施壓。
他指出,北京在選前就特別針對仍是候選人的賴清德「點名批評」,顯見它對賴並「沒有任何期待」。然而,他也強調這不代表「兩岸關係會兵凶戰危」,只要美中太平洋的「大兩岸」保持良性對話空間,台海「小兩岸」仍可控制。他建議,若賴清德當選必須謹慎應對,避免與對岸擦槍走火。
20231226政治大學國關中心26日下午舉辦「誰來解開兩岸的結:三黨總統候選人兩岸政策與選後可能局勢」座談會,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登及與談。(蔡娪嫣攝)
台大政治系教授張登及則在外交影響方面做出預測。他指出,不論誰勝選,台灣都有可能維持既有邦交國數量。然而,若侯友宜或柯文哲當選,短中期內台灣維持邦交的阻力將減少一些;相對地,賴清德當選則面臨較大的外交阻力。
而在參與非政府組織與非官方關係方面,他表示若綠營繼續執政,或許能夠爭取到美國及西方社會對台灣的支持,但在中國影響力較大的領域仍將面臨相當大的阻力。國際組織方面,藍白的勝選可能有助於延緩台灣遭排斥與施壓的狀況。
當心中共升級促統手段:軍事施壓、修法「反分裂」
蔡英文總統2016年就任以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就切斷與台灣政府的溝通,也強化對台灣軍事騷擾和脅迫。而2024大選過後,北京還會加強軍事施壓嗎?學者認為,由於全面侵台的代價和風險最高,中共要使台灣內部動搖,將會繼續升高對台灣的文攻武嚇。
「中共想達到不戰而使台灣屈服,」政大東亞所名譽教授丁樹範指出,中共事實上從2013年就開始明顯增加對台灣的複合式威脅,例如解放軍頻頻侵擾台海與軍事威懾,都是極具敵對性且不懷好意的行為,中共這麼做就是希望台灣社會分裂、讓台灣內部產生反美或疑美論。
2023年7月13日,國軍實施反登陸作戰預演,AAV7兩棲突擊車模擬登陸共軍。(蘇仲泓攝)
丁樹範指出,中方目前正在討論台灣選舉的各種可能結果,「我看到(中方)只有極少數人主張要與民進黨打交道」,因此如果賴清德勝選,能與中國進行對話的可能性相當低,這也顯示出賴清德如何有效管控風險將變得至關重要。
此外丁樹範指出,去年美國時任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解放軍對台灣採取了一系列大動作,包括繞台演習等,涉及中共官方書籍《戰略學》所提及的8種戰略威懾型態中的4種,包括武器展示、信息攻擊、軍事演習以及限制性軍事行動。
丁樹範表示,若民進黨成功打破「8年魔咒」,中共可能會加倍運用這4種威懾方式對台灣進行影響。至於另外4種,如封鎖台海、提高戰爭威脅、調動部隊、進行局部軍事動員等,目前則不太可能發生,除非美中之間的軍事對立升級,而導致習近平有其他不同的考慮。
針對藍營勝選的情況,丁樹範表示,他相信北京將提出「大量的、快速的」措施,以實現將台灣「再中國化」,使台灣完全依賴中國。
20231226政治大學國關中心26日下午舉辦「誰來解開兩岸的結:三黨總統候選人兩岸政策與選後可能局勢」座談會,政治大學東亞所名譽教授丁樹範與談。(蔡娪嫣攝)
中國《反分裂國家法》第8條內容為:「『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