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耶誕假期來臨,許多孩童期盼收到耶誕老人送的禮物。美國期刊《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24日刊登副總編輯阿巴迪(Cameron Abadi)與英國經濟史學家圖茲(Adam Tooze)的對談,探究耶誕經濟學,例如探討耶誕老人的工作室位於哪個經濟管轄區與全球「馴鹿經濟」的現況,
阿巴迪:首先,我想問北極的事,那裡是耶誕老人與他的精靈一起工作的地方。我想知道現在北極的經濟狀況如何?是否受到任何國家的經濟法約束?你知道這是什麼樣的管轄權嗎?北極是否位在哪個國家的專屬經濟區?或者耶誕老人對這片領土擁有統治權?
圖茲:我們提出這個問題其實是時代的象徵,因為100年前,人們完全無法到達北極,當時各國都競相大膽探險企圖真正到達北極,但其中許多探險都以失敗告終。如今,隨著氣候變遷,整個北極地區已經變得開放,可供爭奪,並成為俄羅斯、美國、瑞典、挪威、冰島、芬蘭、丹麥、加拿大之間極度激烈競爭的主題。這裡的法律條款應該由《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分類,該公約已獲得除了美國以外的所有國家批准。該公約規定,你有一個12海浬的領海區,然後有200海浬的專屬經濟區……不足為奇的是,北極的戲劇之處在於,如果你想像一個柳橙的頂部並把它切成薄片,當你直接切開,這些薄片往往會交叉。真正戲劇性的是,2023年2月,聯合國大陸礁層界線委員會(U.N. Commission on the Limits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承認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領導的俄羅斯對北極及羅蒙諾索夫海嶺(Lomonosov Ridge)的一部分擁有優先聲索權,這是獲得聯合國批准對北極的合法聲索。加拿大及丹麥也提出可能對此有所異議的聲索。然而,必須說的是,人們寧願整個區域被宣布為耶誕老人樂園,我們可能受夠了這場爭論,因為它在其他情況下看起來相當討厭。

阿巴迪:我們談談馴鹿吧,馴鹿是耶誕老人故事的另一個重要元素。現在北極的馴鹿群的經濟狀況如何?馴鹿雪橇運送有什麼重要的發展嗎?
圖茲:北極的薩米人(Sámi)放牧現代馴鹿已有約500年的歷史。牠們原本漂泊不定,會與野生馴鹿群共同生活在一起。然而,約500年來,薩米人一直在飼養馴鹿。不幸的是,不得不說,他們主要是為了牠們的肉及鹿角,但牠們也是吸引力的來源……牠們在溫暖的氣溫下過得不好,這就是氣候變遷對這些族群構成巨大威脅的原因。一直以來,牠們被固定用來拉雪橇,但牠們的技術不像狗兒那樣良好。 (相關報導: 你的耶誕童話到幾歲?美國5歲孩童逾8成相信耶誕老人存在 但從8歲開始幻滅 | 更多文章 )
阿巴迪:最後,我想問耶誕節與德國的關係。顯然,現在我們坐在(德國首都)柏林(Berlin)……反思耶誕節時,我突然想到與耶誕節相關的傳統,包括耶誕樹、與家人共度時光、節日相關的懷舊之情……我很好奇耶誕節在某些方面是否真的源自德國?或者德國政界是否做出決定以特殊方式在這裡發展耶誕節?我們所想到與耶誕節相關的一切是否真的都可以追溯到德國中產階級的民族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