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認為,印太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受到威脅,盡管如此,在那裡效仿北約建立軍事聯盟的設想不過是紙上談兵。
美國保守派陣營的一個小組向美眾議院提出了一項法案,建議就北約印太版設想成立一個可行性調查小組。此舉旨在增強威懾能力,應對中國和北韓在該地區越發囂張的表現。
許多人讚同該提案,認為志同道合的國家應該聚集起來,在共同的軍事聯盟中攜手並進,但至於這類設想有多大的操作性,持悲觀態度者似乎佔上風。
《印太聯盟條約組織》法案由紐約州共和黨眾議員勞勒(Mike Lawler)提交。今年12月初,他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的敵人 - 中國、俄羅斯、伊朗和北韓—結成了一個邪惡的聯盟,企圖擾亂和破壞全球穩定」。
他認為,集體安全協議有可能遏制侵略,保護印太地區的民主力量。
最近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似乎支持了勞勒的觀點,在西太平洋地區,和平與穩定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 明年1月13日台灣總統大選前,北京對台施壓的力度不斷增強;在南海,中國海軍多次阻止菲律賓海軍在兩國有主權爭議的海域進行島嶼的補給工作。
12月14日,兩架中國軍機和四架俄羅斯軍機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飛入韓國防空識別區,韓國緊急升空了戰鬥機,日本也在日本海上空做出了緊急部署。
本周一(12月18日),北韓試射了一枚遠程彈道飛彈,經過73分鐘飛行,落在大約1000公里以外的日本海。聯合國秘書長對此發出嚴厲譴責。
這已是北韓今年發射的第5枚遠程飛彈,此前一天,朝鮮剛剛發射了一枚短程飛彈,飛行了570公裡後墜落。發射後,北韓國防部立即發表聲明,譴責美國與韓國「預演一場核戰爭」。美國一艘核潛艦周日(12月17日)抵達韓國。
不過,儘管亞太地區的穩定面臨著種種威脅,但分析家們認為,印太地區的國家聯合起來成立地方版北約的可能性仍然微乎其微。
效仿北約?太政治化、太官僚
東京大學國際關系系助教山口亮(Ryo Hinata-Yamaguchi)認為,冷戰以來,這種說法時有出現,「但我認為它只會是一個想法而已」。
他對德國之聲說,「撇開中國和北韓,該地區許多國家的政府之間缺乏信任,而其餘國家則認為沒有必要在這裡建立像北約這樣的正式機構」。
他指出,作為一個機構,北約今天看起來不錯,但它花了幾十年時間才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它非常政治化,也非常官僚化。山口亮認為,對許多亞洲國家來說,「中心輻射式」的聯盟方式看起來更有吸引力,因為它很靈活。
他說,出於經濟和安全原因,該地區雙邊或小規模多邊聯盟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東協,它是一個由10個國家組成的政治和經濟聯盟;日本、韓國和美國也即將完成一項協議,一旦北韓發射飛彈,它們將迅速共享信息。
AUKUS聯合了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關注該地區的安全問題,而「四方安全對話」(Quad)是綁定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和日本的一個協定。 (相關報導: 清華女大生美貌遭妒?三十年前「鉈中毒案」謎團未解,受害者因腦瘤病逝 | 更多文章 )
在雙邊層面,日本最近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簽署了一項協議,將向他們提供海岸巡邏艇。山口亮指出,這兩個國家同中國在南海均存在主權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