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0、00692、00850都是市值型ETF,該選哪檔?專家列出6條判斷準則

0050、00692、00850都是市值型ETF,該選哪檔?(示意圖/取自pexels)

編按:說到台股高股息ETF,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0056;說到台股市值型ETF,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則是0050。但除了這兩檔,市場上還有非常多類似的ETF,例如光是市值型ETF,就有006208、00692、00850、00922、00923等10多檔標的。該如何在類似的ETF當中,選出最好的投資標的?《動能致富》一書提到6個準則,供讀者參考。

要投資一支基金,通常要先了解基金經理人的投資理念及策略。投資ETF也一樣,ETF所追蹤的指數編製方式就代表了它背後的投資策略,所以要選擇哪些投資標的之前,最重要就是必須先了解指數的編制方法有哪些種類。

投資策略不同,影響指數編製方式

如果以主被動投資來區分,通常有以下幾種。

一、依股票市值或價格調整權重的被動投資

常聽到的大盤指數大多為「市值加權」或「價格加權」這兩種方法,屬於被動投資。這種指數編製方式就是投資整個市場,之後再依股票市值或價格進行權重的調整。

(一)市值加權:意思是ETF裡的持股只要市值愈大,這家公司的權重就會愈大。比如「元大台灣50」(0050)裡的台積電(2330)因股價持續成長,市值愈來愈大,所以它占「元大台灣50」的權重當然跟著增加。而股價長期會反映基本面,也會反映公司的經營狀況或成長力道。

像這種市值加權的指數編制方法,能有效率地將持股汰弱留強,減少個股風險。也是長期驗證有效、優先推薦的指數編制方法,「台灣50指數」、美股的「標普500指數」(S&P 500 Index)、「那斯達克指數」(NASDAQ Composite Index)等,都是屬於這類型指數。

(二)價格加權:這種調整方法就不是看市值,而是看價格,只要股價愈高,所占權重就會愈大。比如說「道瓊工業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和「日經255指數」(Nikkei 225 Index)等,就是屬於這類編製方法。

但這種編制方式比較不理想,因為一家公司的股價其實會隨著公司的合併或分割而變高或變低,儘管這種變動與公司經營狀況、營收及未來的成長力道完全無關,但所追蹤的指數會因為這種變化而調整公司的比重,並不是合理的調整策略。

所以,價格加權是相對不理想的指數編製方法,因為無法實際反映出個股的基本面或投資價值。

二、依選擇指數的策略調整權重的主被動投資

第二種方式屬於策略性的調整,依照選擇指數的策略,採用不同的標準作為調整權重的依據。策略性的指數編製方法就有主動投資的加入,或者說是一種介於主動與被動之間的投資方式,因為會依照所選擇條件的不同來當做選股依據,或者進行權重的調整。比如「等權重加權」、「股利高低」、「基本面加權」等條件,過去大家常聽到的因子投資,也是屬於這種類型的投資方式,舉例說明如下。 (相關報導: 回顧2023》高股息ETF規模排行榜有哪些?配息時間、選股標準、成分股權重一文看懂 更多文章

(一)等權重加權:將投資組合的資金做平均分配,使每個股票的比重都相等,例如標普500的等權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