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明仁專文:男人不命苦──他一心謀求觀眾的幸福

男人真命苦劇組(圖片來源/松竹電影男人真命苦官方HP)。

「身為一介小市民,我要將日常生活中觸動人心的事,透過某種契機使之成形,在構思中建立骨骼、填上血肉,完成具體的作品。做得好的話,就能得到觀眾的同感鼓掌叫好,如果當場創作者也在現場,觀眾應該會想跟創作者握手吧!我想看的是那種有肌膚溫度的作品,我也想拍那樣的作品。」─山田洋次談創作

有一種電影,叫國民電影;有一種導演,叫庶民導演。這是我對台灣影壇最期待的電影類型和導演。

能一輩子真誠用心處理好庶民題材,又能一直獲票房肯定的導演不多,現年85日本庶民電影巨匠山田洋次,可謂箇中翹楚。尤其在台灣電影已邁入「後海角七號」時代,大家都想拍票房破億的娛樂片之際,山田洋次所著的《只想拍電影的人》繁體中文版適時問世,應該能讓創作者更清楚如何拍出通俗好看又感人的娛樂片。

山田洋次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作品,就是《男人真命苦》系列,這套電影自1969來,至1996年男主角渥美清病逝前為止,共拍了48集,不只寫下日本國民電影不敗神話,更是金氏世界紀錄最長壽系列電影。《只想拍電影的人》日文原版付梓於1978年,是山田導演在電影入行24年、拍完22部《男人真命苦》系列後,對創作初心的自剖。內容直白誠懇,看似簡單,實屬不易,關鍵心法乃在山田氏創作上的堅持與不妥協。

20160321 電影男人真命苦劇照(圖片來源/松竹電影男人真命苦官方HP)。
電影男人真命苦劇照(圖片來源/松竹電影男人真命苦官方HP)。
20160321 電影男人真命苦劇照(圖片來源/松竹電影男人真命苦官方HP)。
20160321 電影男人真命苦劇照(圖片來源/松竹電影男人真命苦官方HP)。

對於寫這本書的目的,山田洋次雖謙稱「只是想把自己領悟到的事,用每個人都看得懂的語言陳述出來。」但我認為這絕對是本告訴你如何拍好「單純娛樂片」的好書。可貴的是,看完書後再看山田氏日後的導演之路,可驗證他始終秉持書中所闡釋的理念來持續創作,不改其志。年屆八旬的山田導演近幾年來,仍維持每年執導一部新作的戰鬥力,超過一甲子的創作生涯已拍出85部電影,有如不斷燃燒職人魂的老師傅,將電影視為終生天命,光是如此的執著,就已遠遠超越電影美學這件事了。

說實在,過去台灣導演人人都想當大師、都想拍自己作品的年代,我們很難體會所謂國民電影的魔力,直到2008年《海角七號》出現,大家扶老攜幼進戲院,隨著銀幕上以你我熟悉的共同語言、日常人事物所演繹的劇情一起哭笑,我們才真正感受到這類型電影對民眾與土地的無比凝聚力,當這股力量展現在它全台開出的5.3億票房紀錄時,也讓人見識到國民電影的市場潛力。於是台灣導演們便紛紛轉向始擁抱群眾,都想拍人人看得懂的電影了。

20160321 山田洋次與男人真命苦演員全體(新經典文化提供)。
20160321 山田洋次與男人真命苦演員全體(新經典文化提供)。
20160321 電影男人真命苦劇照(圖片來源/松竹電影男人真命苦官方HP)。
20160321 電影男人真命苦劇照(圖片來源/松竹電影男人真命苦官方HP)。

然而想拍觀眾看得懂的電影,似乎不比拍觀眾看不懂的電影容易。有時畫虎不成反類犬,票房失利不說,還惹來劇情低俗或族群歧視之議。何以至此?我想山田導演在書中各章節不斷流露,創作時所應抱持對人的同理心與對人的尊重,是創作者在一味求取嗆辣挑釁的戲劇效果時,心中最該把持的一道尺。 (相關報導: 李劼專文:小津安二郎的羞澀與悲憫 更多文章

山田其實是個晚熟的導演,他在書中透露當初進松竹電影公司,完全沒有想當導演的遠大抱負,不像和他同期進松竹的大島渚般天才橫溢,卅歲不到就當了導演。事實上,當大島渚、篠田正浩、吉田喜重等導演如火如荼掀起「松竹新浪潮」電影運動之刻,山田還甘於當個助理導演,直到孩子出生後,為增加家計收入而嘗試編劇賺取外快,日後紮實的編劇功力,就是那時跟著名編導野村芳太郎、編劇橋本忍合作學來。但到了1970年代,當大島渚等人的「松竹新浪潮」電影退潮時,反而是山田洋次編導的《男人真命苦》系列成了支撐松竹財務的搖錢樹,每年都要拍兩集,分別在一月新年賀歲檔和八月盂蘭盆節上映。

20160321 松竹新浪潮代表人物 :大島渚、吉田喜重、篠田正浩(新經典文化提供)
20160321 松竹新浪潮代表人物 :大島渚、吉田喜重、篠田正浩(新經典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