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意識型態對決,是柯粉想要的嗎?

柯文哲對兩岸關係走中間路線,他曾說「我不會往台獨方向走,也不會接受武力統一」。(資料照,柯承惠攝)

讓那些,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面前發抖吧  ........... 毛澤東

藍白合破局後,選舉被光速拖入意識型態對決,一個老舊,激情,且不會有正確答案的選舉窠臼,而通常,這種選戰性質代表綠營必勝。

藍營與白營都大談「外交事務」那篇建議賴清德凍結台獨黨綱的文章,藍營一如既往,販賣「美國疑賴論」,論點毫無新意,也無吸引力;白營也沒好到哪裡去,解讀該文是美國只挺中間路線的明證,卻又語焉不詳。

美國疑賴?別再自欺,美國挺賴才是真。美國支持中間路線?什麼是中間路線?各方標榜的中間路線是一回事嗎?

20231207-台灣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7日出席農業政策記者會。(柯承惠攝)
白營將「外交事務」該篇文章解讀是美國只挺中間路線的明證,卻未能詳細說明原因。(資料照,柯承惠攝)

柯文哲的中間路線是「我不會往台獨方向走,也不會接受武力統一」,這種「既不也不」的表述就是投機取巧,你什麼都「不」,那你「要」什麼?

美國的中間路線就是蔡英文路線,即「台獨不獨」,請問柯文哲要跟嗎?要跟的話幹嘛票投給你?

藍營的中間路線是「該統不統」,請問柯文哲要跟嗎?要跟的話幹嘛票投給你?

北京的中間路線是擱置主權爭議的「九二共識」,對此,藍營偏要強調「主權各表」,確實愚昧怯懦,但柯文哲說那是「大便」,又沒有具體的替代方案,只是意在迴避必答題騙票而已,其心可誅。

換言之,作為訴求打破藍綠的第三勢力,柯文哲並沒有在意識形態問題上突圍,而是拋出了更多無解的問號。

意識型態是一種調動情感的工具,其能有效抵抗理性的反對意見,就像我那深綠老房東,對綠營很不滿,但仍堅持「信賴」,因為不如此就形同「投降(中共)」了。這就是為何選舉一旦滑入意識型態對決,藍營必敗的原因。現在的問題是,白營也尚未提出克服之道。

打破藍綠,走向多黨內閣制,是一種革命訴求,理性上確實能另闢戰場,避開意識型態對決。不過,革命的動能也是來自情感,要熱血豪情,要願意犧牲,要打死不退,要愈挫愈勇,但柯黨卻訴求理性科學,就問你是不是以為躺平就能搞革命?

20231207-台灣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7日出席農業政策記者會。(柯承惠攝)
白營訴求理性科學,缺乏熱血豪情。(資料照,柯承惠攝)

革命要調動情感,其基礎必然要來自思想。亦即,你的願意犧牲是基於一種希望改變的強烈信念,深信一個完整的方法論能改善現狀,而「既不也不」的表述,毫無思想,也不會產生信念。

這就是柯黨「訴求革命卻無膽革命」的癥結所在,因為膽識源自於思想。

我們中國人講「道」與「術」,道為體,術為用,前者是思想,後者是策略,要成就大事,兩者缺一不可。

據說柯文哲愛研究毛澤東,我看,其只是偏讀了毛澤東的鬥爭之術,忽略了毛澤東的革命之道。一言以蔽之,毛澤東之道,就是「馬克思主義本土化」。

馬克斯思想是要解決工業革命後極端貧富不均的問題。而孫中山的革命,是從農業國轉型為工業國的方法論,即三民主義,中國依此途徑在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押寶,結果站隊決大部分貧民的社會主義勝出。

學毛澤東之術,但得在民主制度裡排除「武裝鬥爭」,力道就卸了一半,那麼,毛澤東之道就更形重要了。對台灣年輕世代而言,問題與一百年前的中國社會有些類似,即貧富階級的分化愈形嚴重。而要解決此一問題,就需要完整的思想論述。

台灣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5 日出席勞動政策記者會。(柯承惠攝)
台灣要解決貧富差距嚴重的問題,白營勢必要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資料照,柯承惠攝)

要走社會資本主義,或走資本社會主義都行,但你柯黨總要提出邏輯自洽的具體解決方案吧?畢竟,不如此就無法凝聚向心力,無法調動情感,無法產生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