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法藏寺,一座百年古刹,如同歷史的長河,靜靜流轉。此寺在日治時期初建,以小木屋供奉阿彌陀佛和由日本雕刻師打造的觀世音菩薩,散發濃厚的歷史氛圍。而今,這座古老的廟宇正經歷著一場宗教與文化的轉變,重新敞開大門,成為北投地區的信仰中心。
寺內大殿中,釋迦牟尼佛的雕像威儀非凡,於民國60年代的重建中,高聳在大殿中央,擁有莊嚴神聖的氛圍。而最著名的百年觀音像,由日本雕刻師細緻打造,歷經時光考驗,仍散發著神聖的光輝。有古董商開價千萬想要購買這尊觀音像卻不得,觀音像承載著寺廟歷史和信仰的厚重,不僅是民眾心靈寄託的象徵,更是一座難得的藝術品。
過去幾十年來,法藏寺雖然歷史悠久卻鮮為人知,因為長期閉門自修,寺廟內部神秘而祥和的氛圍彷彿被時光封存,深藏在宁靜的山巒之間。這樣的宗教場所,雖富含文化底蘊,卻鮮少在大眾間流傳,成為一個幽靜而被遺忘的角落。
直到天檁法師2022年接任住持一職,成為這片寧靜寺院的新領袖。首要之務,她決心注入新的生機。展開整修工程,以提升寺內硬體設施,同時開啟法藏寺轉型的序幕,將其打造為對民眾開放的場所。住持強調四大志業─文化、教育、弘法、公益,成為她引領法藏寺邁向社區的指南針。
「為何要開放法藏寺給大眾認識?」住持的回應中流露出深思熟慮。「雖然老出家人喜歡閉門自修,但寺廟應該是為了眾生,法藏寺也是由民眾出資所建,不應該把法藏寺封閉起來。」大殿原本是封閉的,但現在已經開放給民眾禮佛,迎接眾多信徒前來參拜。 (相關報導: 英國皇室和平民吃的有什麼不同?公開女王王子最愛菜單,黛妃吃了都幸福到流淚 | 更多文章 )
隨著法藏寺重新敞開大門,迎來這片寧靜之地的新生。北投法藏寺,如何在信徒的見證之下再次綻放生機,引領人們重返寧靜,找到心靈的安寧,讓法藏寺成為幫助人們心靈祥和的信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