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在給高頓訓練中心做「想學就學」公益直播時,很多學生反映了一種無奈的心態,今年大學畢業生超過一千萬人,而一些網路等龍頭企業又在裁員,找一份好工作太難了,有點生不逢時的悲哀。
首先,我承認這樣一個事實:一個人要成功,運氣確實占很大成分的因素。那麼運氣是純粹的隨機巧合的偶然性,還是說運氣也有可以籌謀的可能性在其中?
埃里克.巴克爾曾在他的一本暢銷書中說到了外向與內向的人獲得好運的不同機遇。在美國做的一項調研顯示,特別外向的人,在普通人中的比例是16%,但在領導中的比例高達60%,顯然,升遷的機會更青睞性格外向的人。這不難理解,外向的人敢於表現自己,自然會獲得更多的嘗試機會。另外,一個外向的人對新生事物普遍有更開放的心態去接納,而新鮮的觀點與大膽的實踐往往會帶來變局的可能。
當然,內向的人也有內向人的優點,不論哪個行業,那些最頂尖的專家,比如科學家、樂師和工匠,都是內向者居多,因為那些需要1萬小時訓練才能成大師的技能,需要一個人守得住寂寞,耐得住誘惑,而內向的人,普遍比外向的人更有專注力。
有一門學問,叫作運氣動力學,它研究運氣產生的原理與特點,從而打造出人生運氣最大化的組合演算法。這套演算法是這樣的,一開始要像外向的人一樣多做嘗試,一旦確定方向和方法,要像內向的人一樣堅持到底。
具體而言,在年輕時要多做不同的嘗試,比如職業、擇偶,所以常說大學裡必須要做的兩件事是實習與戀愛。甚至工作的前幾年可以換幾次工作,在不同的嘗試中找感覺。哪一種類型的工作最能激發自己的能量,體驗心流的感覺,是伏案做資料分析,還是做產品研發創新,抑或是當一名輔導老師?通過這些不同的嘗試去找到自身優勢與社會需求的交叉點。我曾在書中讀到一個具體的WOOP模型,幫你檢驗自己的夢想是不切實際的妄想還是值得堅守的理想,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WOOP是四個英文字母的縮寫:
.Wish:願望.Outcome:一個具象化的目標.Obstacle:與目標之間的障礙.Plan:具體的行動計畫
我曾用這個模型幫一個學員做過人生夢想梳理,這個學員的W,即願望是45歲獲得財務自由。這是一個籠統的夢想,具體通過什麼目標來實現自己的願望呢?在我的追問下,他說要加入一家網路公司成為CFO並幫公司上市。下一步,障礙或者說差距在哪裡?我幫他列了一個簡單的上市公司CFO的能力要素清單:

他看了這份清單後,發現自己原來對CFO的能力要求只停留在第一項專業技能上。影響力是自己一直比較弱的,而講故事的能力更是自己的命門,平時上臺做個報告都非常緊張。考慮再三,他放棄了這個念頭。 (相關報導: 到府打掃月薪竟高達10萬元!20多歲年輕清潔工用自身專業證明:不用財富自由也能過上好生活 | 更多文章 )
我當時是期待他接受這份挑戰的。如果他願意,那下一步就是制訂具體的行動計畫,比如下一個五年計劃,專門操練自己的影響力,具體行動可以是做一個跨部門專案的領導者,在沒有彙報關係的專案推進中,去學習如何說服他人,如何建立共識,如何用共同的目標激勵小組成員,諸如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