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先生在媒體上說了一句:要讓陸客看到台灣的美!這句話勾起個人心中極大的感慨。
身為一位華語及三種外語導遊,真覺得應該為兩岸關係何去何從,盡一份知識份子的社會責任。兩岸旅遊甫開之際,筆者在兼任大學博碩士班外籍學生英文論文寫作課程之外,歸因於在美商服務的英文基礎,於2000年先考取華,英語導遊執照;開始了個人長達十四年的教師兼導遊的斜槓精彩人生!中間躬逢前總統馬英九開創的兩岸空前和平氛圍,陸客來台絡繹不絕。
首先,想談談自己遇過的陸客;也慨嘆在若干媒體主導議題設定下的台灣社會,部份人民對陸客的認知竟顯淺薄而不自知!說一些喜憂參半的親身經驗與故事,來突顯某些媒體可説是刻意偏頗的報導以及若干民眾對陸客的偏知;筆者試著描寫與陸客的互動,作為一種社會現象觀察的認知基礎,也期望若干媒體莫再視人民均如愚癡。
相信讀者們記憶仍存,陸客旅台剛開放之際,常有若干媒體報導,陸客在公共場合如何如何不守衛生慣例,然而,這類報導猶如只見他人眼中之刺,一個剛開放的社會,本就有類似現象,更何況,報導刻意略去其他百分九十保有良好習慣的陸客;尤其是嘲諷陸客團體用餐時夾取過量食物與無視旁人的喧囂,但這不過是以偏概全,不見全貌的語言;這些評論卻從來不知審視台灣本身又是何種現象?我個人在台灣自助旅遊時,曾在東北部某飯店用自助餐,剛啟動之際即有客人拿著大盤子,把公盤中的蝦子掃走大半!說陸客喧囂,台灣飯館中,自己人的喧囂卻也是有甚過之。
最反諷的是有人批評陸客亂丟菸蒂,君不見華麗中山北路多家企業後圍牆外的水溝邊不也是菸蒂滿滿嗎?媒體公器偏頗濫用至斯,實令識者慨嘆!身為導遊在堂而皇之規勸陸客不可亂丟菸蒂之際,心中其實是有一份愧疚自知。更有甚者,若干報導嘲諷陸客缺乏國際禮儀;更顯示報導本身的無知!旅遊者層次參差不齊,各國皆然;台灣旅客何嘗不是?見樹不見林,可説是負面示範。
先跳開宏觀面,在太空科技、各項先進工程早已入強國之林的大陸,我們來看看微觀的生活真實。筆者確實遇過十分粗魯的陸客,但層次遠高於己的客人更多呀!陸客參訪團中的博務館館長、美術館長其內斂功夫,不彰而顯;一個區區四十餘歲的書記即轄管上千萬人口的小市!親子團中的小學生朗朗上口數十首唐詩,真讓筆者感嘆萬千!但慶幸自己年少時還算用功,可以對上幾句,也露了一首將進酒!
有一個至今不忘的故事:帶過一個南方團,團中有一位女客人,其言談較為突出,字正腔圓;行程快結束之際,在林森北路一家已因Covid肆虐而歇業的涮涮鍋店前閒談,一問之下,該女士自東北嫁至廣東家庭,她說了一句很值得台灣社會自省的話:大陸硬體建設相當快!但軟體建設還要二十年才能趕上你們!聽完,我沒有驚喜,反而是警惕!對岸人民的自省功力才是若干坐井觀天的台灣人民的警鐘!
再有一次帶了環島陸客團,隔日早餐後,確實杯盤狼藉,且地上有些垃圾;這時,有位年輕的客人走到我面前跟我說:這可能是我們的人造成的,真不好意思,慢慢會改進的。這段對話,突顯大陸年輕人的自省功力,反讓我覺得今天在上位者自我反省的能力呢?帶團的故事很多,有一次有位已退休的市長,因為沒能按時用晚餐而對領隊及我凶言相向,我當下未多作辨駁斥,而其他客人則安慰我別計較那位客人的過期官威;其實,我相信事出必有因,更因導遊的專業訓練有素讓我保持沉默,事後知道客人需趕用餐後注射藥劑,就釋然了。那位客人或因自知有點衝動,第二天日月潭遊船,特別走過來要求與我合影,且加了一句:平常,我不跟人照相的。我回聲道謝,心中理解,這就是一種隱形的歉意表達。
走筆自己的親身經歷,是期許透過文字,分享社會大眾一種訊息:面對兩岸關係,執政者應闊廣當家的胸懷,切莫只因堅持“完全沒有可能實踐的意識形態”,阻礙兩岸同文同種人民的正常交流!筆者因同時是外語導遊,亦接待過可說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最近常被外籍遊客問的一個問題:共產黨會不會打過來?我只用隱喻的方式回答:避免發生戰爭的最有效方式,就是不要觸動戰爭的因子!共產黨政府忙著處理自己的家務事都來不及了。 (相關報導: 白紙運動一週年》美眾議員蓋拉格呼籲:中國盡快釋放為自由發聲的抗議者 | 更多文章 )
*作者曾任大學兼任教師/企業高階主管,現任英、日、德、華語導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