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蒙古積極尋找第三鄰國

作者指出,蒙古人傲視中國人的心態可想而知。(AP)

歷史

蒙古人有悠久的歷史,被多個游牧帝國統治,最遠可以追朔到公元前4世紀被匈奴帝國統治。 到了13世紀蒙古部落乞顏部酋長崛起,其子成吉思汗及其後裔發動了三次大規模西征,以快速強悍的騎兵,屠城和劫掠的方式,征服了歐亞大陸大部分地區,建立了面積達到約2,400萬平方公里的蒙古帝國。 1259年蒙哥過世後引發爭奪大汗地位的內戰,帝國分裂,逐漸崩塌。

17世紀,清朝統治蒙古約200年。辛亥革命中華民國成立後,國勢蜩螗,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黨在蘇聯紅軍的卵翼下建立政權,1924年宣佈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 中蒙經過無數波折, 1945年進行蒙古獨立公投,成為獨立國家,1961年加入聯合國。 蒙古脫離中國以後完全依附蘇聯,國際上有戲稱蒙古是蘇聯第16個加盟共和國,實際上只是蘇聯的殖民地,沒有加盟共和國的地位。

仇視中國

清朝統治蒙古之後,1919年北洋政府大總統徐世昌和段祺瑞派徐樹錚將軍率兵進駐蒙古首都烏蘭巴托(Ulaanbaatar),鎮壓其獨立運動。 蒙古與中華民國幾經波折才完成獨立。 蒙古視面積118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是中國強佔蒙古的土地,其上2,400萬人口是蒙古的同胞。 這是蒙古人仇視中國的原因。

傲視中國

蒙古面積浩瀚,達156萬平方公里,人口卻只有320萬。一半住在烏蘭巴托,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是無人區,主要支柱畜牧業仍停留在原始的遊牧方式,原是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 依附蘇聯以後,納入了蘇聯的經濟體系,在體制內的產業鏈佔有開發礦產的位置,受到幫助,互通有無。 外加蘇聯每年大量的援助,所以基本上衣食無憂,日子不錯。 當時蒙古的人均GDP幾乎是中國的好幾倍。

1970年代從照片上看,烏蘭巴託的大街上,時髦的蒙古女子穿著蘇聯,東德,波蘭進口的皮毛大衣,高跟長筒靴,街上有進口的小汽車。 而中國人穿著縫補的棉袍,球鞋,騎著自行車。 蒙古人傲視中國人的心態可想而知。

怨忿中國

但是從1991年蘇聯解體後,蒙古頓失支撐,經濟開始停滯,貿易困頓,經濟倒退。 當時蒙古的人均GDP在全球排名第118。2009年中國從蒙古進口煤碳,而且逐年增加,2020年已佔中國煤碳進口的10%,還進口其他的礦產,中蒙貿易平穩發展。 同時也有外國企業來蒙古開採豐富的礦產,輸往俄羅斯、日本,韓國,蒙古經濟才有好轉。 但是整體上蒙古仍然是亞洲最不發達的國家。 而蒙古人雖無能力開發其礦產資源,見到礦產輸往中國,卻有中國掠奪其資源的心態。

隨著中國的經濟高度繁榮,遠望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高樓大廈,欣欣向榮。 而蒙古則是國土受到挖礦嚴重破壞,36%的國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貧弱國家。 內蒙古自治區GDP總量已經是蒙古的30倍以上,人均GDP 14,343美元,是蒙古的3倍,若依購買力計算超過6倍。 從傲視到怨忿只是短短40年。 (相關報導: 風評:嘴炮抗中,賴清德保送黑熊進國會 更多文章

背刺中國

澳洲和蒙古是中國重要的兩大煤碳輸入國。 2020年中澳交惡,中國禁止從澳洲進口煤炭,正在向印尼,俄國,美國尋找進口替代。 蒙古趁機宣佈禁止煤碳輸往中國,後來勒索加價70%,打擊中國的煤碳來源。 中國被迫於2023年恢復進口澳洲煤碳,壓低蒙古的煤碳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