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壇因前內政大臣捲入聲援巴勒斯坦人示威爭議而波濤洶湧,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辛偉誠)請前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復出擔任外交大臣,並為此請國王冊封他為勳爵,給西敏寺拋下了一枚震撼彈。
蘇納克星期一(11月13日)的這個決定讓卡麥隆勳爵(Lord Cameron)成為自1970年代以來首位重返政府內閣的英國前首相。
2015年10月22日, 卡麥隆 招待訪英的習近平到酒吧喝啤酒,成為了中英「黃金時代」的一個經典畫面。
卡麥隆勳爵在首相任內提出了英中「黃金時代」構想,但在蘇納克上台後被稱為「天真」且「已經結束」。不過,倫敦唐寧街10號首相府星期一晚表明,卡麥隆勳爵將維持蘇納克政府的對華政策方針。
卡麥隆勳爵在接受BBC採訪時說,他承認如此重返政府內閣並不常見,但他希望能在「困難時期」扶首相一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星期二(14日)被問到對英國新外相就任的看法時說:「首先,我們祝賀英國有了新的外交大臣。」
「我們認為保持和發展一個穩定互惠的中英關係,符合兩國的利益,也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我們期待英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推動中英關係得到健康、穩定發展。」
毛寧的回答並未提及卡麥隆的名字,以及卡麥隆是否如記者提問所提到,是「中國的友人」。
沒了「黃金時代」的卡麥隆會重視對華政策嗎?
未幾,唐寧街正式宣佈任命。卡麥隆「重出江湖」後將要面對哪些困難馬上便成為了輿論關注焦點。英國報聯社(Press Association, PA)發稿指出,卡麥隆勳爵的兩大當務之急,其一是加薩地帶(Gaza Strip)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哈瑪斯武裝(Hamas)之間的軍事衝突,其二便是中國。
專研英國本土政治的英國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比較政治學講師丁宏量博士也認為這項任命是個「比較驚奇的結果」。
但丁宏量對BBC中文說:「他(蘇納克)委任了卡麥隆這親華派進入內閣當外相,但內閣裏面的對華鷹派人物,例如內政部保安事務國務大臣圖根達特(Tom Tugendhat;董勤達)和克萊弗利,他們在對華言論上還是頗為強硬。」
「我的解讀是,他並非想要透過委任卡麥隆來改善對華關係。卡麥隆只是在此刻,在國內政治方面對他有用的人而已。」
原內政大臣布拉夫曼一周前在報章上撰文 ,質疑倫敦都會警察(Metropolitan Police;又譯大倫敦警察局)偏幫聲援巴勒斯坦人、反以色列的示威者,引發朝野強烈反彈。曾銳生認為,蘇納克別無選擇,只能將她撤職,而克萊弗利是唯一能替補內政大臣的人選,他的外交大臣職位又很難找人取而代之,只能徵召卡麥隆復出。
卡麥隆擔任首相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5年訪問英國,卡麥隆尋求中國加大對英國投資,英中「黃金時代」之說從這裏開始。
2022年10月 ,蘇納克接替執政僅45天的特拉斯成為首相。一個月後,蘇納克在其首次外交政策演說中稱,前十年英中兩國所謂的密切經濟關係是「天真的」,英國現在面對競爭對手,需要用「穩健的實用主義」(robust pragmatism)取代過往一廂情願的戰略。
卡麥隆的外交政策包袱 BBC 外交事務記者詹姆斯 · 蘭代爾( James Landale )
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Alec Douglas-Home;何謨)1964年離開唐寧街,但在1970年回到內閣,給愛德華·希斯(Edward Heath;希思)擔任外相;阿瑟·貝爾福(Arthur Balfour)1905年辭任首相,但大衛·勞埃德·喬治(David Lloyd George;勞萊佐治)1916年讓他當外相。
如今的卡麥隆勳爵也非從上議院當上外相的第一人——瑪格麗特·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便讓卡靈頓勳爵(Lord Carrington)成為他的第一位外交大臣。
因此,卡麥隆勳爵出任此職,有歷史與憲法先例可援。但同時他也帶著來自其唐寧街10號日子的外交政策包袱歸來。
他是發起公投 導致英國脫離歐盟的人;是推動英中「黃金年代」更緊密關係的那個人,如今這個政策已遭摒棄;他是支持對利比亞採取軍事行動 的那個人,格達費(Muammar Gaddafi)被推翻了,卻留下了一個幾近崩潰的國家;他是在敘利亞使用化學武器之後,在下議院動議表決轟炸該國部隊,而表決以失敗告終 的那個人,而許多人相信這個政治錯誤給俄羅斯在中東扮演更重要角色打開了大門。
儘管如此,卡麥隆勳爵確實給外交部帶來了政治影響力。
下一個問題將是卡麥隆勳爵是否會尋求利用其無可置疑的政治影響力來改變英國外交政策。
2018年11月27日,已卸任首相一段時間的卡麥隆到訪北京,獲中國總理李克強在中南海接見。 如今卡麥隆「回朝」,但曾銳生認為英中「黃金時代」不可能重臨。
「北京並未在『黃金時代』期間顯著提升對英貿易或經濟聯繫,那憑什麼認為卡麥隆獲任命為外相便會讓此重臨?」
世界持續觀望中國能在以色列-哈瑪斯戰爭中擔任什麼角色 ,包括能否協助促成停火。那麼,卡麥隆就任後會否趕緊為此遊說中國?
曾銳生對BBC中文說:「要是卡麥隆認為他能讓中國正面干預加薩戰爭,那他真比我想象中還要幼稚。觀乎他在蘇格蘭獨立公投和脫歐公投上的表現,我不認為他有那麼蠢或者那麼幼稚。」
曾銳生認為,克萊弗利沒被視為一位失敗的外相,而目前加薩戰爭與烏克蘭戰爭遠比中國事務重要,要是卡麥隆此刻嘗試還原任何對華政策,都將面對執政保守黨內的強大阻力。蘇納克首相自知其黨內地位並非穩如泰山,也不會希望他的外相在此刻「挑事」。
科菲談下的任何事情,包括馬上將在迪拜召開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上英中兩國能否有任何合作,都得讓新內閣盡快接收跟進。
卡麥隆回來了,英國政治到底怎麼了? BBC 政治事務編輯克里斯 · 梅森( Chris Mason )
「卡麥隆是給現代政治歷史的最大升級。」一位前內閣官員在手機短信中如是說,對卡麥隆勳爵回來擔任外交大臣再高興不過。
我們得開始習慣叫他卡麥隆勳爵。他在國際舞台上交遊廣闊,走馬上任外相正好用得著。
卡麥隆「重出江湖」要面對哪些困難? 但卡麥隆勳爵星期一就任後接受BBC專訪時說:「我決定加入這團隊,因為我相信蘇納克是一位好首相,他正在困難時期裏擔當著艱難的任務。我希望對他給予支持。」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院的曾銳生教授對BBC中文說:「我想整件事情還是關於蘇納克作為首相到底有多弱勢,而非他希望如何改變其外交政策。」
雷丁大學講師丁宏量博士也對BBC中文分析說:「我的理解是,蘇納克其實希望將保守黨拉回中間路線,因為離開內閣的主要是偏右翼人士。」他認為蘇納克希望以此挽救民望。
這次內閣重組趕走了布拉夫曼,迎來了卡麥隆。BBC政治記者約書亞·內維特(Joshua Nevett)指出,布拉夫曼在保守黨右翼陣營內頗受歡迎,蘇納克首相如今將要蒙受下議院黨團內分化加深的風險。他引述前內閣官員雅各布·里斯-莫格爵士(Sir Jacob Rees-Mogg;李思銘爵士)說,保守黨面臨著「丟失選票給改革黨的危險」。
英國改革黨(Reform UK)是支持英國脫離歐盟(Brexit),持續批評保守黨沒能堵截移民流入的一個右翼政黨。該黨黨魁理查德·泰斯(Richard Tice)就卡麥隆的任命對BBC《新聞之夜》欄目(BBC Newsnight)說:「經過今天的事情,改革黨總部今夜香檳川流不息。」
自由民主黨香港之友(Liberal Democrats Friends of Hong Kong)在社交媒體上批評,親華的卡麥隆勳爵當上外相,意味著英國「缺乏工業政策,得依賴來自一個不可靠貿易伙伴的貨品」。自民黨是卡麥隆首次上台執政時的執政盟友。
「毫無疑問,香港選民將睜大眼睛,看看蘇納克為了保住他的首相夢有多絕望,要粉碎別人的夢想。」
丁宏量博士指出,英國保守黨長期以來抱有反移民立場——包括卡麥隆執政時期——但結果2022年英國全年淨移民60.6萬人,是卡麥隆2010年許諾目標每年10萬人 的六倍。
但丁宏量認為,除了下議院議員不滿卡麥隆晉身非民選的上議院之後,難以受到下議院問責外,除非卡麥隆勳爵被曝光有哪些醜聞,否則至少至下屆大選之前,他的工作不太可能會遇到很大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