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議員推《香港制裁法》,香港律政司長痛斥:美國就是「死性不改」的胖虎,但我不害怕

2023年6月,香港慶祝回歸中國26週年在街頭懸掛中國國旗。(美聯社)

中國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立法會提出要在2024年內完成《基本法》第23條國家安全立法後不久,美國國會的一部《香港制裁法》草案引起北京與香港政界連續多天的猛烈批評。

推動法案的美國跨黨派議員表明,《香港制裁法》是衝著中國《香港國安法》而來,目的是要對被指「侵害人權」的香港官員問責。49名法官、律政或執法機關官員與檢察官被列為擬制裁對象。

中國香港特區法官出席法律年度開啟典禮(16/1/2023)
被列入《香港制裁法》名單的49人中包括了中國香港特區各級法院的《國安法》指定法官。

親北京政團連日到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抗議,香港特區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形容美方議員此舉旨在「保障他們在香港的『走狗』」而作出的「很接近黑幫」的行為,多位資深親建制政治人物警告,北京或會將《香港國安法》相關案件移送中國大陸審理。

但評論人士向BBC中文指出,美國法案才剛提交審議,目前一切都言之過早。

《香港制裁法》有什麼內容?

11月1日,五名美國國會議員同時向眾議院和參議院提交《香港制裁法》草案。這兩份內容相同的法案結構相當簡單,就是要求總統在法案通過後180日內,對是否制裁法案中所列出的49名香港司法人員與官員,給出詳細解釋。

這49人包括中國香港特區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等多名法官、裁判官或前任法官,香港特區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資深大律師,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區志光,香港特區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律政司刑事檢控專員楊美琪等多名檢控官,以及外聘檢控官吳美華大律師。

法案訂明,美國總統須根據《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The Global Magnitsky Human Rights Accountability Act)、2019年《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2020年《香港自治法案》(Hong Kong Autonomy Act)或2020年《香港正常化總統行政命令》(The President's Executive Order on Hong Kong Normalization)對名單上各人作出制裁與否的決定,並向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的外交委員會、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以及參議院銀行、房屋及市政事務委員會提交解釋。

其中,美國眾議院法案由共和黨籍加利福尼亞州聯邦眾議員金崔映玉(Young Kim)動議,同屬共和黨的猶他州聯邦眾議員匡希恆(John Curtis)和民主黨籍馬薩諸塞州聯邦眾議員吉姆·麥戈文(Jim McGovern)和議。

美國參議院方面的法案由共和黨籍阿拉斯加州聯邦參議員丹·沙利文(Dan Sullivan)動議,民主黨籍俄勒岡州聯邦參議員傑夫·默克利(Jeff Merkley)和議。

金崔映玉在加州聖安娜市一場政策討論會上(16/6/2023)
金崔映玉與另外四名參眾兩院跨黨派議員提出了《香港制裁法》草案。

在這群議員當中,金崔映玉是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印太小組委員會主席;默克利是美國國會暨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聯席主席;匡希恆曾是旅台傳教士;沙利文是CECC成員,又曾於2021年6月與其他議員搭乘美軍運輸機訪問台北,引起北京強烈不滿。 (相關報導: 猶太人與穆斯林舉行圓桌對話 德國總統表態:不會容忍反猶、也不允許仇視穆斯林 更多文章

2022年7月,CECC便曾發表政策研究報告,建議制裁當時剛上任律政司司長的林定國與多名檢察官。報告稱他們在香港特區政府執行政治迫害中「扮演關鍵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