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不挺柯文哲就是封建思想嗎?

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8日舉行「韌性台灣,創造多贏」記者會。(柯承惠攝)

名醫沈政男談11月2日臉書提到:批評柯文哲生活小事是期待聖君,根本封建思想。沈政男說: 關於這樣的推論,也就是拿柯文哲私底下的一些小習慣、小怪僻來推論他不適合當總統,我一句話就讓你惦惦:那川普呢?

在10月1日,柯文哲在自己招開的能源記者會,自豪不蓋廚餘場,擋下10億元蓋廚餘廠費用,當場被專家打臉。專家好奇質問:那你吃香蕉連香蕉皮都吃,讓現場一陣譁然。專家懷疑做為市長,怎麼可能認為一個社會沒有廚餘?因而擋掉廚餘廠費用,那麼台北市是不是要花更多費用,讓廚餘運送到其他縣市,那說好的柯文哲《第三次環境與垃圾革命能源政策》是什麼?

支持小習慣影響政策,這是不是追求聖君思想?

相信只要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吃香蕉不吃香蕉皮,個人習慣事小,國政能力事大。如果一個要當總統的人,國政能力如此薄弱,率性而為,那對國家是福是禍?但事實上台北市有沒有提廚餘回收廠?事實上是有的,根據《中國時報》2017年08月18日報導:為推動第三次垃圾處理革命,台北市擬蓋一座廚餘生質能源廠。報導中談到:台北為有效解決廚餘去化問題,以更低碳、綠能方式處理,臺北市將推動第三次垃圾處理革命,環保局已規劃設置日處理量200公噸的「廚餘生質能廠」,未來每年可望發電1,200萬度,提供約3千戶家庭用電,同時減少6,213公噸二氧化碳排放,減碳效益相當於16座大安森林公園,兼具轉廢為能及減碳成效。

就同處台灣的台中市,在2019年4月,也把原先垃廚餘堆肥場,改建佔地2.9公頃,打造將廚餘回收發電的循環園區。台中環保局廢棄物管理科專員黃秀華指出,這座能源生質廠每年大概可以減少到4687公噸二氧化碳,並且可以成為發電之用。所以廚餘生質回收廠是施政能力問題,還是生活小習慣問題?生活小習慣當然每個人都有,因為自己生活小習慣,影響到國家施政,那這是大問題還是小問題?用自己小習慣去決策國家政策,恐怕這才是聖君思想,相信這不會是多數台灣人所不能容忍的。

柯文哲在市政中後期,市政每每吊車尾,實事上和他不能處理施政有關。生質能廠被活生生打掉是其中一件,台北巨蛋從五大弊案到完工,仍有許多未完善,這裡就不一一列舉。被人詬病的還有士林社子島,從當初信誓旦旦到8年空轉,內湖交通每逢上班就無法改善,柯文哲說:這是前幾任無法完成的事,不能歸責給他。那國政是不是也一樣,前幾任沒辦法處理的,他也沒辦法?那這種推卸責任做派,還真和對岸習大大被罵時說的話87像。

柯文哲救台灣,柯文哲才能改變台灣?

許多人認為年輕人都支持柯文哲,事實上也並未如此,716柯文哲再度被掀起仇女厭女導火線,就出在一個年輕女子身上。支持柯文哲的人,非常多都提到,柯文哲才能改變台灣,才能救台灣,但這是從理性角度,還是民主化後所產生的政治厭倦和對社會改革憧憬?如果評論者無法分清這二者差別,還把民粹化和不理性當成社會改革,那麼台灣淪為第二個威瑪共和國,並非不可能。 (相關報導: 林建山專欄:外張強內虧虛的美國經濟 更多文章

20230716-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16日出席在凱道舉辦「公平正義救台灣」集會。(柯承惠攝)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16日出席在凱道舉辦「公平正義救台灣」集會。(資料照,柯承惠攝)

柯文哲之所以被不少年輕人認為具有救贖力量,是因為在社會壓力下的年輕人,早已沒有過往台灣經濟奇蹟年代,每個人對未來茫然不可知。面對高房價,沒有未來期待的生活,到處充滿壓力。這些壓力需要宣洩出口,柯文哲正好巧面扮演這種救贖魅力領袖角色。正如一位德國歷史學家說的,在一戰後德國,年輕人充滿生活壓力,面對各種建制,他們需要一名魅力領袖,而希特勒正好巧面的碰到這個機會,而事實上希特勒當時也毫無準備,因為機會來得太突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