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加入「圍堵中國科技產品」陣營?行政院:國安沒有灰色地帶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表示,國家安全沒有灰色地帶,行政院資安處在1月底發布各機關使用中國製產品處理原則,針對中央政府各機關採購軟體、實體、資訊系統進行相關規範。(資料照,顏麟宇攝)

行政院資通安全處處長簡宏偉日前接受外國媒體訪問,證實行政院正在草擬一項處理原則,明定政府機關未來採購資通產品規範,針對該項政策,是否代表政府對中國科技產品所採取的「圍堵」措施,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表示,「國家安全沒有灰色地帶,行政院資安處在1月底發布各機關使用中國製產品處理原則,針對中央政府各機關採購軟體、實體、資訊系統進行相關規範。」簡宏偉補充,政府機關原則上是全面禁止使用中國科技產品,但可例外報准。

Kolas表示,政府早在2008年,藉由行政院工程會發函各機關,必須明訂禁止廠商提供中國地區產製品之範疇,以及派遣中國人民來台提供售後服務之規定,2013年工程會又再度發函提醒各機關遵守相關規範。由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因此行政院責成行政院資安處草擬資通產品採購原則,並且不排除今年3月,提出廠商名單。

Kolas表示,上述規範之訂定,主要係協助中央政府各機關認定,「哪些廠牌不適合採購」,前提是維護國家安全與政府機關資訊安全。對於外界形容,台灣加入對中國科技產品圍堵的陣營,Kolas強調,「這不是我們的原意,國家安全無灰色地帶可言。」若中國企業或產業鏈的資安疑慮無法解決,國家安全與政府資安如何解決問題?基於上述原因,政府才要求相關單位的設備採購,考量國安資安。 (相關報導: 台灣公部門將全面禁用中國手機!行政院最晚3月公布「黑名單」《日經》:華為、聯想、中興通訊榜上有名 更多文章

簡宏偉表示,從國安觀點,資通設備採購處理原則,對訂定品牌採全面性禁止,主要係基於風險考量,有些必須來台進行測試之產品,「若市場上無類似產品、非用不可的時候」,則採例外開放方式,必須經過登記報准才可以進行,測試過程也不得連結到敏感的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