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護蔣介石曾經是絕大多數台灣人(本省人與外省人)日常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更是文化工作者與政治工作者的先決條件,當年不表態效忠兩蔣如何在文藝圈生存?如何在政治界飛黃騰達?這是不能想像的事。橋頭事件40週年紀念日發生鄭惠中摑鄭麗君一巴掌,還直呼便宜了她,真是歷史的巧遇,讓我們有機會來說說,蔣介石在那個時代到底做了什麼?才能回答台灣人到底該拿「蔣介石」怎麼辦?
面對歷史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那兒老是一張破碎的臉,沒有例外。高壓統治下的人民,鼓足勇氣寫好遺書才能跨出危險的一步,就像40年前舉著「反對政治迫害」的標語上街抗議的人,也是今天我們為何紀念當年那些令人「心驚膽跳」的步伐。然而,腥風血雨過後,怎麼面對那一張破碎的臉,同樣需要勇氣,只是這勇氣不是面對生命威脅,面對牢獄之災,面對犧牲的那種勇氣,而是面對是非、責任、正義、真相與和解的耐心與勇氣。人類歷史發生過無數的戰爭、屠殺與災難,最珍貴的人類遺產除了英勇的英雄事蹟,便是人類如何面對這些歷史真相的智慧與勇氣,因為我們不是朝生暮死的蟲啊,我們難道不是懷抱著一顆永恆地追求真理心智的人類嗎?
為什麼大家都高喊「去蔣化」?蔣中正在過去到底做了什麼?(資料照,取自網路)
「蔣介石問題」自蔣介石死後應該一直考驗著每一個需要跟自己良知相處的人,如果你迴避良知活著,當然這事自然也就不干你的事。比如,很多見證著蔣介石批公文殺人的特務,和許多當年就看見真相卻沈默不語的人,比如活著永遠汲汲營營只求苟活的人,都是這麼迴避著良知活著的典型。極權統治時代,無事不與統治者相關,任何事都與蔣介石有著千絲萬縷般的依存關係,這正是恐怖的地方。當然,有人活在恐懼之中,就有人活在榮耀之中。
二二八事件遺族和政治犯暨其家屬是嚇破膽的那一群恐懼的人,外省人講著一口流利中文的俊男美女,當然是當年能在統治利器電視台裡吃香喝辣的人。時代過去了,我們換了政府,換了一種生活方式,但是「過去」不能換,發生了就是發生了,死了就是死了,怎麼辦?許多人很難適應,有人依舊高喊著「萬惡的國民黨」,死也不相信國民黨裡也有好人;有人還繼續崇拜蔣介石是民族救星,死也不相信他會幹下殺人不眨眼的勾當。他們都繼續活在「無知」狀態,沒有人給他們的腦袋更新一些新資料。
橋頭事件為什麼重要?那可是戒嚴統治下人民為「抗議政治迫害」所踏出破天荒的第一步啊,到1979年時,戒嚴令綑綁台灣已經30年了,絕大多數人普遍在「無知」的狀態,就像今天的「鄭惠中們」,社會一致擁戴蔣介石之子蔣經國,蔣經國的特務羅織一個「匪諜」叫做吳泰安,讓人造匪諜吳泰安咬住余登發這個特務選擇處理的對象,過去三十年獨裁統治者一直都這樣運作:「羅織-逮補-刑求-利誘-構陷-判刑-囚禁-槍決」,沒人敢抗議,大家要麼安靜賺錢討生活,要麼想盡辦法移民出國,沒人吭一聲啊。直到余登發被捕,終於來了第一聲春雷,只是為了要人民「知道」,有人被抓了,請人民關注「真相」。
1979年1月22日發生了橋頭事件。(資料照,財團法人八卦寮文教基金會粉絲頁)
鄭惠中當年不知橋頭事件,不因爲「知」而發生疑問,不因為「問」問題而理解真相,不因為「理解」真相而被啟發,我相信她絕對沒有,因為她今天還摑了鄭麗君一巴掌。當年的她「無知」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一切都是時代的因素,可是今天的鄭惠中還是「無知」,不也是時代的因素嗎,我想這正是鄭麗君以及鄭麗君所代表的民進黨政府所必須要深切反省的事。
2000年政黨輪替以來,18年了,政府為歷史真相做過什麼?歷史的真相不是幾句「獨裁統治」、「白色恐怖」、「轉型正義」的口號喊一喊,然後兌換選票,然後再喊一次又一次;更不是老是在每個「紀念日」到就宣示一遍追求真相正義的決心,然後隔天又忘得一乾二淨的禮儀遊戲。從2001年成立國家檔案局到今天,藍綠一致,每屆政府都秉持著戒嚴心態「違法」阻擋人民「知」的權利,不願「依法」開放國家檔案給人民知道真相,馬英九跟陳水扁一個樣,蔡英文又跟馬英九一個樣,真不知這令人困惑的「一致性」裡,透露了什麼樣的歷史玄機?
國家檔案裡頭到底能透露什麼真相呢?一個被監視的人的言行記錄,一個被做記號的人的家訪紀錄,一個政治犯的製造流程(跟監、拍照、逮補、刑求、審判、執行、槍決),一個匪諜的產出過程,一個政治犯的口供,一個死刑犯的槍決過程,每一張蔣介石親批的死刑判決,每一張蔣介石指示如何辦案的批文,每一個政治犯在獄中的管理紀錄,每一個政治犯出獄所必須簽署的「保結書」(保證出獄後乖乖並做線民),每一張政治犯出獄時的「保證人具結書」(必須終身幫政府監視出獄的政治犯),每一張情報單位「佈建」的報告,每一張線民的情資報告,每一份被攔截的可疑書信,每一通被監聽電話的記錄,每一個政治犯與家人會面的監聽紀錄等等......這些足夠呈現關於蔣介石的真相了吧?打死我都不相信,若是「鄭惠中們」看見這些國家檔案,還能摑出這一巴掌嗎?他們可能半夜會心慌慌吧。
不依法開放國家檔案,轉型正義很難服人心,更無所謂真相,歷史裡將只有偏見永存。人們的心裡住著不同的蔣介石,不同的蔣介石在不同人心裡發酵成不同的鬼魅,總是不巧就在一些關鍵時刻製造出社會的混亂與對立。蔣介石可能是一個好爸爸、好情人、好爺爺、好長官、好朋友....,但那留在每一個與他有私人關係的人心裡,而對於國家與歷史,我們要面對的是一個大是大非,是國家共同要捍衛的核心價值,是社會要組成的道德基石,是國家要一起邁出的步伐,是在這個基礎點,我們要面對歷史裡的「蔣介石」,就像德國人要面對「希特勒」,西班牙人要面對「佛朗哥」,俄國人要面對「史達林」,我們台灣人一樣。
(相關報導:
鄭麗君遭掌摑》徐國勇:已第一時間指示保六總隊,加強各部會首長維安
|
更多文章
)
陳嘉君認為,不依法開放國家檔案,轉型正義很難服人心,更無所謂真相,歷史裡將只有偏見永存。(陳嘉君提供)
國家檔案被違法監禁之下,台灣歷史永遠只能上演「政治課」,不是「歷史課」。現在借著這一巴掌,就像「孔明借東風」,藍綠政客們都趕緊來作秀撈一把,好一個免費舞台,不撈白不撈,那一種不像樣的言論,都有人鼓掌叫好。反正真相證據都上了銬了,誰也沒力氣真的追究倒底。無知的人民面對歷史,就像前幾天暴民衝進警察局歐打虐兒者一個樣,都只是氣不過得一時衝動,沒人會因此去思考背後暴露的真相與問題。
我們國家的檔案管理局有一個荒謬跋扈的局長叫做林秋燕,我這麼說不是無來由的,我認識她15年了,她的行徑與白色恐怖無異,只是她殺死的不是人,是歷史真相,是基本人權。我從2003年開始與檔案局交涉申請檔案,當年她只是一名法務人員,總是負責扮演黑臉,老是亂解釋法律,一開始我駡她無知,漸漸地我發覺她是故意的,是邪惡的,經過15年她在檔案局幹下的「違法遮掩檔案」、「侵犯人權」的勾當之後,卻讓她在藍綠政府都吃得開,並一路步步高升成法務處長、副局長、局長,作為政治受難者我們曾到監察院向黃煌雄監委(後來成了促轉會主委)陳情,也無法讓她「依法行政」,只能眼看垂死的真相搖頭嘆息。誰放縱她如此囚禁「歷史真相」,藍綠政權都有份。
總之,她在檔案局裡做過太多荒謬的事,今天我舉一個例子給大家看,一看就會懂的例子,我們申請許多死刑犯的檔案,其中呈給總統府的檔案有一份死刑犯槍決前後的照片,林秋燕就是「違法」不給看,她說這「不好看」,太血腥,看了會有「副作用」,除了家屬和某些特定人,誰都沒資格看,還搬出面對國家檔案不適格適用的個人資料保護法來搪塞。剛好今天我在一篇報導橋頭事件的報導中,發現了我前不久向檔案局申請被拒的吳泰安的槍決前與槍決後照片,就刊登在四十年前的某雜誌上,標題寫著「叛國賊的下場」。實在太令人好奇,今天的民進黨政府裡到底是誰在下令林秋燕謀殺歷史真相。這些嘴裡高喊著「歷史真相」與「轉型正義」的高官,都不知情嗎?還是蓄意縱容?不給人民看歷史照片還配宣稱政府在追求真相?
經歷過白色恐怖的折磨,出現不少受難者及死刑犯。(資料照,蔡明德攝)
我在想,這一巴掌之後,文化部應該在「中正紀念堂」盛大舉辦一個「蔣公事蹟展——政治犯槍決照片展覽」,國家檔案局裡至少有二千多張吧,戒嚴38年來每一個政治犯槍決前與槍決後倒地的照片,可以貼滿好幾道牆。每一張照片都是歷史的一道門,等著我們去理解裡頭發生過什麼事,活了什麼樣的人,死了什麼樣的人,就讓真實的影像自己說話,讓我們每個人都從自己心裏沒來由地固守著的那個「蔣介石」魔咒解放吧!
年輕人,你們能想像戒嚴時期,不能出國旅遊觀光的可悲時代嗎?開放了出國旅遊,人民開始增長見聞,就不再是那個好騙的鄉巴佬了。開放國家檔案局給人民去「觀光」,是一樣的道理,你們會看見歷史裡的輝煌的金字塔,像是那些從容就義的烈士;也會看見歷史裡那隻出賣別人的老鼠,像檢舉人、告密者;還有歷史裡滿地爬的蟑螂,像特務;還有歷史裡的狐狸,如何粉墨登場,像獨裁者埋在反對陣營的臥底棋子;還有歷史裡最常見的沙漠,那些無奈沉默的大眾;當然你就會明白那個創作偉大歷史的獨裁者如何佈下天羅地網,又如何讓這個網路運作的恐怖手法與神話.....還有許多許多.....。去歷史裡旅行吧,有時風景更勝於地理上的觀光,對一個人的影響更為深遠。請試一試吧!(作者為施明德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以下簡稱檔案局)來函說明:
有關民眾申請應用國家檔案,檔案局依檔案法、個人資料保護法及其他相關法律等規定進行開放應用之准駁,政治檔案內容態樣多元,其中不乏涉及第三人隱私,由於隱私權為憲法第23條所保障的基本人權,公權力依法不得侵害,因此,開放國家檔案時須同時考量相關法律,以維護第三人的正當權益。有關槍決前後照片,涉及外界觀感及家屬隱私,當事人雖因身故無法主張隱私權,惟依民法規定,其後代(生存自然人)仍可主張相關權利(檔案局已接獲主張權利之案例),因此,民眾申請應用檔案如取得檔案當事人或其全體繼承人之同意或授權者,檔案局即據以提供閱覽、抄錄或複製。為了讓檔案更為開放,檔案局不斷努力權衡各法律規定,目前國家檔案屆滿30年且經申請應用者保密具結後,已可提供先閱覽,後分離複製之服務,以促進轉型正義之推動。
目前檔案局以「儘量開放,最小限制」為原則,如屬檔案當事人或其繼承人申請,有關當事人本人的檔案全部提供;如涉及其他第三人之檔案,未經其本人同意或授權,則將識別個資(如身分證字號、出生月日、縣市以下地址等)、病歷、私人文書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及現行法律明定應予保護部分,採「分離原則」就局部內容遮掩或抽離後,其餘部分仍提供應用。
為兼顧資訊權與隱私權之衡平,檔案局自106年12月1日起,在國家檔案資訊網新增「政治檔案應用專區」,主動公開屆滿30年且經個人資料去識別化處理之政治檔案全文影像逾20萬頁,並持續增加開放數量,以提供各界逕於網路瀏覽應用。另,為快速提供檔案服務,並滿足民眾知的權利,自106年12月8日起民眾申請應用屆滿30年但仍有部分應用限制的國家檔案,除了依法核定為機密檔案、原移轉機關表示有嚴重影響國家安全、利益或對外關係推動之虞者,以及檔案當事人或其繼承人表示不予公開之私人文書外,只要簽署保密具結,即可先閱覽、抄錄檔案內容,如有需要複製時,再由檔案局將依法必須保護之個人識別等資訊分離處理後複製提供。
為落實轉型正義並回應各界對政治檔案更加開放之期盼,檔案局已參酌社會各界意見、國外立法例,以及檔案法施行迄今之實務經驗,提出政治檔案條例草案,經行政院審議通過,並於107年5月25日經立法院第9屆第5會期第14次會議決議交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審查,期盼藉由立法,解決檔案法與其他法律對檔案開放之競合問題,建立完整之政治檔案管理與應用制度,並妥善保存與有效開放政治檔案,促進政治檔案之研究及教育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