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豬瘟防疫,不能坐等中國「已讀不回」

作者認為,政府應主動了解疫區的詳細資訊,不能再被動等待中國方面「已讀不回」的政治態度;兩岸若是能針對疫情做防疫交流,建立起兩岸防疫機制,相信這才是最佳的防疫政策。(資料照,取自雲林縣政府)

豬瘟防治工作,小英列為施政優先重點,不過,農委會等相關防疫主管機關似乎 還只是在談SOP,顯然是還沒有意識到「防疫從嚴」的基本原則。任何線索當然是要依照SOP來進行處理,像北市大安區出現「豬大體」,柯P說一隻豬病死不代表豬瘟來了!邏輯是對的,但是,在北市都會地區出現病死豬,顯然是需要馬上進行調查是個人寵物養殖?還是大安區內真的有養豬廠?是否還有其他豬隻感染?有沒有進行防疫相關的維護?還有最重要的檢驗就是這隻病死豬是否感染非洲豬瘟?周圍環境的消毒何時進行?

柯P一席話,只是在安撫人心,不過北市相關防疫單位是否啟動了完整的SOP?這才是防疫最應該做的措施。

台灣的養豬戶或養豬場,農委會是否已經完全掌握並列入管理?個體戶的養豬人家是否也應列管(包括養寵物豬)?豬瘟防治要做就是得全面普查,全面防治,不然的話,任何一個地方疏忽就有可能造成全國最大的損失,1997年的口蹄疫大流行就是最好的教訓。

再者,非洲豬瘟是從何種管道傳染?它的傳播模式又是怎樣?政府在這方面的宣導還沒有看到,倒是民間有心人士自動推出的動漫與影音專輯來提醒豬農應該注意防範的相關事宜。這時候的農情與疫情宣傳真的是非常重要,蔡政府應該在這方面多著力才是抓到防疫重點。

還有這個豬瘟是細菌傳染?還是病毒傳染?除了豬隻會受到感染之外?其他的牛羊等牲口是否也會被波及?家畜與家禽是否也會被感染?這些相關的疫情資訊正是農友最迫切需要的,農委會若是可以在最短時間就傳播給農友們,相信對防疫工作一定有很大的助益。

至於比較可以確定的是廚餘養豬是傳染豬瘟的主要途徑之一,台灣特別是黑體豬養殖戶最喜歡用廚餘來餵豬,可是從中國大陸的經驗來看,廚餘正是傳染非洲豬瘟的重主要管道之一,那麼在當前的防疫政策上是否就應該優先採取斷絕廚餘養豬,改採飼料餵養,既可避免傳染又可確保豬隻品質上的管理。

20190104-行政院長賴清德4日出席「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第2次會議」。(顏麟宇攝)
20190104-行政院長賴清德4日出席「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第2次會議」。(顏麟宇攝)

雲林縣長張麗善最早提出縣境內禁止廚餘養豬,結果換來賴揆的一席風涼話,然而事實證明她的主張是沒有錯的,防疫作戰本來就是專業性的對抗瘟疫,根本沒有什麼政治立場或藍綠對立的問題,不要讓豬瘟進入台灣才是防疫最高指導原則。

農委會表示半年內設立中央廚餘中心,統籌處理廚餘再供給養豬戶,立意是好的,可惜的是從蒐集廚餘到送往中心再處理,處理完之後再分送給各個養豬場,試問真的保險不會有傳染豬瘟的可能性?更麻煩的是若是已被汙染那麼在傳送過程是不是反而增加了更大的感染可能性?還有蒐集廚餘桶,一再重複使用,若是已遭感染這些桶子本來就應該銷毀的,若是每用一次就銷毀,那麼這筆龐大的預算誰來支付?

已有不少農友對於政府在禁絕廚餘養豬上態度搖擺不定非常不滿,有意在17日上台北抗議;當然也有不少傳統處理廚餘的廠商,對他們來說若是全面禁絕採用廚餘餵豬,當然會是他們的利益損失,政府自然也需要幫助他們來轉業或者給予適當的補償,這就是相關的配套措施。 (相關報導: 當一國兩制遇上非洲豬瘟》我外交部推特嗆中國「連自己的豬都管不好」 更多文章

然而,最大的問題還有兩個,一個就是如果決定不再使用廚餘養豬,廚餘如何處理?這會是各縣市每天要面臨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是農委會所能處理得來,還需要跨部會請求環保署等單位來協助善後,不然廚餘氾濫對環境與衛生同樣會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