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立志當明星,嚐到走紅滋味後,卻開始走下坡⋯80年代紅星的故事,透露出「藝界」悲哀

曾經紅極一時的艾琳.卡拉Irene Cara,雖然現在已經不再發行專輯,但仍是許多1980年代歌迷的回憶。(圖/想想論壇)

雖然眾多文化論者認為商業掛帥的1980年代,諸多流行文化都過於討好大眾、服膺主流價值、缺乏反思與對抗的勇氣,但其實回顧那個唱片業銷售數字創下史上新高(而且後繼也的確乏力,甚至進入廿一世紀後一路瘋狂下滑)的年代,卻不得不說,當經濟規模足以充裕地支撐起一個文化產業類型的時候,便有更多不同的創作才能願意投入、並有機會能夠嶄露頭角、被人們看到、聽到、知道;而對於這種時代產生出來的東西,或許在文化上沒有批判性的價值,但卻仍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氛圍、人們的集體記憶;就好像電影「閃舞」(Flashdance)那首非常著名的主題曲” What a Feeling” ,歌曲前奏一出,或許便有許多五、六年級生可以跟著唱完一大段,甚至來上一段電影裡的舞蹈。

然而,又有多少人記得唱那首歌的女歌手艾琳.卡拉(Irene Cara)呢?

1959年3月生於紐約市布朗克斯區的艾琳.卡拉,本名Irene Cara Escalera,

父親是來自波多黎各的工廠工人兼薩克斯風手,母親則是古巴裔的電影接待員,曾立志進入演藝界卻受父母反對而作罷。後來她的一個哥哥也走上音樂之路,還有個姑婆能夠演奏五種樂器,堪稱是個演藝氣息濃厚的家族。從小艾琳就很有演藝慾望,並受到母親的支持,三歲的時候,就曾參加「小小美國小姐」的選拔進入前五強;後來母親更為她安排許多音樂、歌唱、舞蹈等課程,甚至放棄正規學校教育,專心往演藝路上發展。

(圖/想想論壇)
(圖/想想論壇)

艾琳的星路也算一路順遂,七歲便開始參加一些西班牙語系的廣播與電視節目,八歲開始參加百老匯音樂劇的演出,天生麗質加上好歌喉立刻引起廣大觀眾的注意,十歲那年還應邀在麥迪森廣場花園參加向艾靈頓公爵(Duke Ellington)致敬的演唱會,與羅貝塔.佛萊克(Roberta Flack)跟小山美.大衛斯(Sammy Davis, Jr.)等超級巨星同台演出。1975,她開始進入電影圈當演員,並在1980年因為受到大導演亞倫派克(Alan Parker)的賞識,擔任《名揚四海》(Fame)的女主角。原本這個角色只是個舞者,但製作人聽到她的歌聲後,決定重新改寫這個角色,讓她得以一展歌喉,同時並擔綱主唱同名主題曲「Fame」,結果一炮而紅,入圍奧斯卡最佳電影歌曲、在告示牌排行榜也榮登第四名,讓她成為真正的明星。電影中另外一首單曲「Out Here on My Own」也極受歡迎,更使《名揚四海》的電影原聲帶成為三白金的暢銷大碟。然而,她1982年的首張個人專輯《Anyone Can See》卻只在美國登上76名,不過還是獲得許多樂評讚譽,接下來在1983年,迎來了她的顛峰時期。 (相關報導: 傳奇歌舞片《媽媽咪呀》十年後強勢回歸!這些全新設計,讓歌迷、影迷一起回味經典 更多文章

1982年,由珍妮佛.皮爾絲(Jennifer Beals)主演的青春勵志大片《閃舞》(Flashdance)開始籌拍,這個灰姑娘靠著自身技藝與努力飛上枝頭變鳳凰的勵志故事,訴說了一個熱愛芭蕾舞的女孩,白天在工廠打工,晚上在酒吧跳艷舞,也就是所謂的「閃舞」,而她真正的志向卻是成為一位芭蕾舞者;因此,她不斷參加選拔賽,歷經各種挫折,到最後終於靠著精采舞技、美夢成真的過程。電影情節其實十分老套,但由於珍妮佛.皮爾絲展現了精采無比的舞蹈技藝,以及艾琳.卡拉一曲動聽萬分的“What a Feeling”,讓本片造成轟動,成為傳頌一時的青春經典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