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幾年的歲月裡,只要在車水馬龍的台北城,遇到大雨滂沱的晚上,腦海裡,就會跑出一個香港雨夜....
重慶大廈,很多香港本地人聞之色變的地標,就連大學時代的死黨-總是天不怕、地不怕與我一起騎車在北台灣到處闖盪的香港僑生,也說土生土長的他們並不喜歡去那兒。
但是,對印巴、中東、乃至北非的穆斯林來說,重慶大廈的吃食實在方便,無論語言、人種、飲食、資訊……,都是如魚得水的好所在;由於常年與印巴人士來往,加上在台北清真寺見識過各色人種,因此,於我而言,重慶大廈也是我在香港的不二驛站。
十幾年前,為了趕辦因為移民監而不能出境的外子之證件,我一人獨自前往香港,在人聲鼎沸的尖沙咀站牌走下巴士時,前來招攬住宿的,是一個印巴臉孔的年輕人,衝著他那輪廓、膚色與外子相近的熟悉感,以及用阿拉伯語道穆斯林平安問候的親切感,我沒多想地就直接與他走入那至今仍像迷宮的水泥叢林-重慶大廈,然後,在那鴿籠般、毫無隔音功能的層層牆板間,輾轉反覆、難眠兩夜。
短短一天兩夜裡,走在行色匆匆的香港大道上,我化為攝影家鏡頭下模模糊糊的一個小黑影;我馬不停蹄穿梭於地鐵各站間,我一刻不歇地奔走在一棟又一棟的水泥叢林裡。不管是嶄新的辦公大樓,還是老舊的商業大廈,在每一座直入雲霄的電梯外等待上樓的空檔,成了我難得停駐的時刻,讓我可以短暫放空;而意外在重慶大廈電梯外邂逅的人事,便是如此成為那趟行旅最令人難忘的風景。
抵達位於彌敦大道上的重慶大廈之第一個晚上,放好行李準備下樓覓食時,我不注意也難地看到三個印度女人在樓梯間吱吱喳喳、嘈雜不已,旁邊則另有兩個印度男人面色沉重、沉默不語;電梯剛好不來,於是,我便也樂得假裝若無其事、光明正大地讀取這些印度女人的肢體語言,並試圖研究她們的紗麗穿法。
香港時尚街——彌敦大道上的重慶大廈。(江俊榮提供)
當時,雖然聽不懂他們的印度語,但,光看幾個人的扭曲表情,就知道是在道著一些令人憤恨的是非;而就在電梯抵達時,反應慢半拍的我還沒來得及踏入,卻見其中一位突然嘟嘴、嘔氣地跑開,毫不掩飾情緒地搶在我的前面,鑽入電梯;在電梯裡,大家反倒一路無語,直抵地面。
早上,我在灣仔、金鐘、中環、尖沙咀等地,疾步轉換於不同辦公大樓時,只要一走出冰冷的建築物,便熱得滿頭、滿身都是大汗;終於繞完好大一圈從九龍塘再回到重慶大廈所在的尖沙咀時,下起傾盆大雨,我被淋得像個落湯雞、狼狽不堪。
在幾棟辦公大樓與重慶大廈之間往往返返期間,我有注意到,與前一晚同樣面孔的那幾個印度女人,不斷在我眼前重複出現;有時是在電梯上下間,有時就在人潮鼎沸的大街上,她們的活動範圍,不超過方圓五百公尺,一直都在彌敦大道上的幾棟大廈間,而重慶大廈則是主要據點。
走到重慶大廈前,我很快便找到彼此已經面熟的那位印巴少年兄,在他的引領下,我們在雨中穿過捷徑,再次來到重慶森林內隱身高樓之上的其中一間印度餐廳。
大快朵頤之後,再走出重慶大廈時,已經十一點多,雖然才剛吃飽,不過,孤家寡人、身處異地,特別需要各種方式填充安全感,我因此繼續往附近的二十四小時便利商店走去,準備買足各種預防半夜餓醒的點心、以及隔天上飛機前的早餐。
不知是否大雨提早沖散人潮,但見,浩浩蕩蕩的街上,本地香港人的黃種面孔已經寥寥無幾,來來往往的,幾乎都是深色人種,就在街口轉角路上,我再次遇見那幾個熟悉的印度女人面孔。雖然,打從一開始,從她們的濃妝豔抹與極盡俗麗的穿著,乃至風塵女郎的談吐,我已對她們的身分有個小底,但還是好奇,她們如此周旋於尖沙咀這幾座大廈之間,到底隱含甚麼樣的社會意義。
那夜,幾個印度女人身邊多了一個之前沒見過的印度年輕男子,外表帥氣俊俏,幾乎可以去演寶萊塢電影,看他們相談甚歡的模樣,似乎是做成了什麼好交易;我在心裡暗忖。
走進便利商店,眼前黑壓壓一片,是個讓人全身一震的畫面;連續兩晚,深夜的此刻,這家便利商店從內到外,都被深色人種佔據,其中一個甚至正用著很不道地的英語在挑逗收銀小姐,輕佻模樣,令人生惡,當下也就完全理解本地香港人並不喜歡在此逗留的心情。
在傾盆大雨的烘襯下,暗夜的感受特別深刻,所有作奸犯科的勾當,似乎都能輕易被這種暗夜中的惡水沖刷、湮滅;眼前俱是陌生人種、陌生體味,在那陌生環境中,我被自己構築的魍魅氛圍裹住,渾身不自在,越想越害怕,只想快快逃離;於是,隨意抓上麵包、養樂多、優酪乳,便匆匆付賬,準備速速躲回重慶大廈那其實也沒多舒服的鴿籠方寸 。
稍早,以為他們應該相談甚歡的幾個印度男女,其中帥氣俊俏又吸睛的那名男子,手中赫然握著一條我只在馬戲團看過的皮鞭,他正面目猙獰地在鞭打其中一個印度女人,而那印度女人神情驚恐,無處可逃之下,只能嚎哭著奔入豪大雨中的彌敦大道躲起鞭子,眼見,她已經就逼走到馬路中間了,可那印度男子卻並不收手,揮著皮鞭追到雨中、追入彌敦大道。
重慶大廈內部的攤販,主要是南亞遊客。(取自維基百科)
猛然間,彷彿電影情節上映,喇叭聲駭人大作,隨即,嘎地一聲長嘯,一輛大巴士就在彌敦大道上緊急煞住。
所有路人都因這怵目驚心的一幕停格,而那已是一身狼狽的印度女人,這才踱回路邊,繼續往不遠處的天星碼頭方向逃去,就是不敢踏上人行步道。
整個過程實在太戲劇,簡直是灑狗血連續劇現場,當時,我雖然很想停下來看熱鬧,卻懾於那揮鞭男子的凶狠眼神,不敢逗留、只敢斜眼偷瞧;而所有路人也都只是遠遠觀望,沒人停下腳步,也沒人敢於上前關切,就怕那男子皮鞭也簌地亂揮在自己身上。
就這樣,抱著一顆受到驚嚇的心,我忐忑不安、速速竄回相較之下還算安居的重慶大廈。
即使十幾年後再來回想這件往事,依舊覺得不可思議,若非自己一直保有書寫習慣,當時曾經鉅細靡遺記下所有景狀,我甚至懷疑這件往事是否只是南柯一夢。
在我所熟悉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等南亞世界裡,有許多人礙於生計,想方設法出走、遠去他國,有人衣錦返鄉,有人鍛羽而歸,有人從此迷失自己,更有人悲慘地客死他鄉;功成名就有之,顛沛流離有之。隨著來台的印度留學生與生意人越來越多,更多印度人的故事,其實就在你我身邊。
近日(2018/12/12),印度首富穆克什(Mukesh Ambani)嫁女兒,就連英國廣播公司BBC也大篇幅報導:載賓客前往婚前派對場地的包機多達百架,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蕊也是座上賓,流行樂壇天后碧昂絲一身印度傳統服飾在派對獻唱……印度有錢人的豪奢,實在是市井小民難以領略的風景;我雖然因緣際會也曾在新德里參加過一場奢華無比、連用完即丟的竹叉都一根根裝飾著不同陶雕的婚禮,然而,各種印度市井小民的辛酸畢竟才是日常。
*作者為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系學士,台灣藝術大學圖文所碩士,曾任國中教師,穆斯林作家。著有著有《愛在巴基斯坦蔓延》、《旁遮普散記》、《我不愛印度?》、《浪漫遊印度-愛上印度的22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