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與智慧是否相配?誰為我們下一代着想,本週藍白配VS白藍配隨着11/20日登記期限而步入深水區,外界無不引頸期盼這場,為下一代和平所謂「公義政治結盟」攻防會如何走下去。在筆者最近看完相關媒體報導的情況下,藍.白.郭三位總統候選人及其團隊重要成員們,到底有沒有以「民」為念?以我們「下一代」為重?他們所謂政治上的聲譽與智慧是否相當?
目前台灣全部民調公司毫無爭議結論,在在顯示全台民眾有60%認為執政黨應下台,問題來了到底是白(柯)藍(侯)配或藍(侯)白(柯)?如何有所謂「加值互補性」?也就是創造出1+1>2,或是最少等於2的效果。但以上不管是藍+白配約=1.5VS白+藍配約=1.8幾乎都少於2,又如何對戰擁有執政資源强大優勢的賴蕭配?依本人多年政治判斷及分析是否有更佳的組合呢?!
以下以各種情境分析,來給各位真正的「換位」思考!
第一個區塊,本人稱為「標配組」,也就是將藍白陣營現有的兩位提名候選人放在一起正副搭配,但誠所想,局面將並非是我們所設想的完美劇本,也就是前述所提及有沒有所謂「加值互補性」。
侯柯配 1+1=1.5
當一切處於「侯正柯副」的情境中,侯友宜固然現有的票源除深藍外,將會維持原封不動保留,然而柯文哲的選票則是自主性較強的年輕人,對於年輕選票來說,他們所更看重的柯文哲身後所代表新穎性,不是日漸陳腐的民進黨、不是百年歷史的國民黨,是意味充滿未來可能性的台灣政治,更遑論侯友宜對國政外交不能全握之形象將同樣難以說服柯文哲的支持選民。
在如此的條件設定中,筆者可想像侯友宜是以「開放式初選(國民黨稱為民主初選)」獲得代表權,此模式潛在有利國民黨的不正公平性,同樣會大幅降低白營選票轉移,因此敢於預估柯文哲會擔任副手,至多只有半數原挺柯選民會支持藍白合作。
柯侯配 1+1=1.8
反之「柯正侯副」的情境下,又會是如何發展呢?柯文哲的選票百分百保留,而侯友宜的選票幾乎是在政黨組織與動員之下產生的,也就是跟著黨指令走,會有相當大的程度進行轉移,對比前一情境會有更好的表現,但所有的轉移過程都會遭遇能量循失,柯文哲對於部分國民黨基本教義派仍有「政黨理念」疑慮。綜合上述觀察,侯友宜約有8成的選票會轉移至柯文哲身上,完成白藍合作,雖然仍不夠好,卻足以有實力與賴清德一拼。
第二個區塊,筆者將之稱為「系統最優化組」,就是在彼此有共識情況下,能夠讓現有非綠陣營「侯柯郭」聚攏在一起,真正實現在野陣營大團結的氣勢。如同柯文哲接受媒體訪問時回應「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一定要拉進來,要有角色,這樣他會贏,且會大贏。」,不論這個「他」放入誰都是最好的結果,不可諱言,大選結果仍須承受各人選排列組合的耗損影響。

侯郭配 1+1+0.5=2.2
客觀來說,侯友宜做為國民黨提名人且民調已穩定呈現「做三望二」趨勢難以要求其向後退,且在與柯文哲透過某種機制使柯同意退讓後,也取得高度正當性,必然成為「侯正郭副」。侯友宜原有票源,加上柯文哲可能倒入約6成的選票,配合郭台銘現有郭粉支持與部分「知識藍」回歸,即便有耗損還是甚於兩組人馬合作。
柯郭配 1+1+0.5=2.4
若改採柯文哲擔任總統人選,而郭台銘擔任副手的人選,所遇到的狀況如同前述,柯文哲必然因某種條件和機制使侯友宜願意委屈成全,國民黨的組織力絕對能夠適時減少轉換耗損,再配上郭台銘找回經濟藍、知識藍的群體,也幾能近乎100%複製三人支持度總和。
最後,本人一向為最忠誠的在野反對黨,誰執政監督誰,在此代表個人及大企業主們,我們必須再次大聲疾呼「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另一組候選人郭台銘勢必同心加入這場磋商整合之中。當前是中華民國與兩岸發展的重要轉捩點,所有為了國家、為了台灣未來好的政治人物都應以民為先,也都應學習「韓國瑜」先生之精神感召,放下成見攜手創造良性的多贏,勿因個人及小我政黨利益無謂的堅持,形成一場只剩垃圾時間的「政治肥皂劇」,避免出現損人不利己的終局,再次讓民進黨坐收漁翁之利(民調顯示8年執政不利,下台沈潛反思4年後再出發,也符合民主真諦)必受全民所唾棄!萬眾焦慮時間已不多,可萬事又皆待「迷失局中人的大智慧」,更有智慧者能跳脫出現有思維框架,走出兼具理想、選票皆最大化的途徑,願天佑台灣人民、天佑中華民國。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當美國疲於斡旋戰火,中國悄悄重建世界秩序!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一群憂心的現職企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