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缺乏領導力的蔡英文,一敗塗地的民進黨

總統蔡英文期中考成績,究竟反映了甚麼現象?(資料照,甘岱民攝)

九合一選舉落幕了,蔡英文的期中考也結束了。成績如何,人民都看得很清楚。除了眾所矚目的高雄市與台中市之外,民進黨原來評估會贏的雲林縣、彰化縣與宜蘭縣都輸掉了,簡直是一敗塗地。尤其是在深綠大本營台南,雖然仍保住了「綠地」,但並未拉開與國民黨對手的差距,可以說是「慘勝」。府院黨四巨頭蔡英文、陳菊、賴清德與洪耀福紛紛請辭,無論慰留與否,都難掩飾民進黨兵敗如山倒的頹勢。

兩年前的歡呼聲猶在耳,人們不會忘記2016年總統大選民進黨大獲全勝的輝煌。當時,在民進黨華山總部前的廣場上、在總統府前舉行的就職儀式上,蔡英文開出了很多改革清單,厭倦了馬英九時代苦悶狀態的台灣人,把蔡英文當成政治偶像看待,像對待知心姐姐或自家女兒一樣對她滿含期待。然而,才兩年多時間,就落到今天這個局面,這到底是為什麼?此時此刻,民進黨應該捫心自問,自省以下幾個問題,民心為什麼出現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第一、脫離民意

回想2016年的民進黨,挾「太陽花運動」所延續之反對國民黨的民意,風光再度入主總統府。原因很簡單,台灣人民認為國民黨沒有做好資源再分配,連國民黨最自豪的兩岸政策,也失去了社會普遍信任。也就是說,台灣人民把希望寄託在民進黨與蔡英文身上,希望他們上任後能肩負起社會改革的重任,讓台灣社會走向公平正義,但很顯然,蔡英文政府根本就沒有做到。

此次民進黨大敗,主力來自於中南部的反撲。過去台灣政治結構長期「南綠北藍」,「南綠」在這一次選舉結果後幾乎被徹底瓦解。進一步來看,包括雲林縣以及高雄市的舊縣區部分,產業結構都是以農業為主,但民眾在民進黨執政的兩年間,生活並未得到改善,甚至比不上他們所厭惡的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來一往之間「民進黨照顧農民」的傳統印象徹底被翻轉了。

而另一群將蔡英文送進總統府的群體——年輕人和勞工,對蔡英文過去兩年的執政更是失望至極。在不少人看來,民進黨在二次執政後向資本勢力低頭,在一例一休和社會平權等議題的做法,已然忘記並背叛了初心,過去倚賴左翼話語以及與社會運動之間曖昧的關係,已經被民眾看破手腳,在這次選舉中被人民拋棄,正是「用選票教訓」的結果。

20181130-總統蔡英文。(圖/多維觀點提供)
總統蔡英文執政至今,哪裏出了問題呢?(圖/多維觀點提供)

第二、傲慢的心態

過去民進黨的崛起之路,基本上靠著台灣基層社會的支持,才獲得了足夠的政治能量,去挑戰壟斷台灣社會結構的國民黨政權。而且台灣也給了民進黨充分的執政機會,在2000年首度贏得政權,最後卻在陳水扁的貪腐烏雲中黯然交出執政權。經過八年沉潛,原來一度被認定可能長期不振的民進黨,又在2016年重新站起,表示台灣人民仍然願意再一次相信民進黨。 (相關報導: 趙守博觀點:民心思變的九合一選後,朝野兩黨應何去何從 更多文章

不過,社會無法再給民進黨太長的適應期,也不再給民進黨太大的試錯空間,希望民進黨能以大破大立的手段,幫助這個停滯的社會儘快走出困局。但是民進黨仍然以意識形態為第一要務,盤算著一黨的自身利益,根本沒有把民眾的訴求和期待放在心上,例如陳菊多次輔選時,發言內容都把民進黨的勝敗等同於台灣的前途,在大選前夜的造勢晚會上,一樣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