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難民湧入德國,許多地方政府感到不堪重負。移民政策進行改善的必要性有多大?記者來到一處柏林難民抵達中心探尋究竟。
幾乎所有政治決策者都一致認為,德國的庇護及移民政策需要改善。許多負責難民住宿和生活供給的市政府都感到自身負擔已達到極限,並抱怨住宿資源有限及經費不足。
最近,德國聯邦政府向各級地方政府提供了17億歐元用於明年的移民住宿、生活和融入,數額低於今年。城鎮聯合會總幹事蘭斯貝格(Gerd Landsberg)對此提出批評。他在德國《商報》(Handelsblatt)上呼籲「更多秩序、更多限制、在歐洲實現公平分配以及為地方政府所承擔的眾多任務提供充足資金支持。」
柏林:「承受巨大壓力,但未超負荷」
柏林社會部副部長、來自社民黨的布茲古爾特(Aziz Bozkurt),是社區接納工作的組織者之一。他於本周中旬公布了德國首都的最新相關數據:在柏林,尋求庇護者的數量較去年增加了近32%。
布茲古爾特稱在從泰格爾機場改造而來的難民抵達中心表示,柏林政府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但也尚未達到超負荷狀態,至少目前還沒有。截至9月底,柏林已接納近1.2萬名新的尋求庇護者,而去年全年只有約9000人。
壓力不斷上升,但2015年的情況要嚴峻得多,當時大量主要來自敘利亞與阿富汗的人湧入德國:根據聯邦移民與難民局(BAMF)的數據,僅柏林當時就有3.33萬名尋求庇護者登記。
布茲古爾特還擔任柏林難民事務局(LAF)的代理負責人。最近,一些員工匿名向他緊急致信,並抱怨了「災難般的狀況」。
布茲古爾特告訴DW:「我並不隱瞞我的辦公室負擔很重,這是一個艱難的情況。」如果聯邦政府聲稱沒有更多資金,那麼就必須重新審視債務剎車的做法,國家必須再次借債。
聯邦政治中的激烈辯論
是否會發生這種情況?德國總理蕭爾茨邀請了反對黨領袖基民盟主席梅爾茨進行會談。據說,重點會放在最近主導德國政治辯論的許多政策建議上,例如難民人數的上限、代金券代替現金福利以及尋求庇護者承擔勞動義務的可能性。
德國政府上周三(10月11日)宣布,他們計劃對尋求庇護者進行更嚴格的規定。德國聯邦內政部長法瑟(Nancy Faeser)希望簡化及加速在德國未獲居留權者的遣返程序。
發生所有這一切的社會背景是,越來越多的德國民眾對難民湧入德國持批評態度。雖然根據多項調查,大多數人希望保留申請庇護的基本權利,但在德國民調機構Civey研究所為《焦點周刊》(Focus)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4%的受訪者認為自2015年以來,德國接納過多移民。89%的人呼籲嚴格執行遣返程序,尤其是犯罪分子的遣返。實際上,這在實踐中通常並不容易,因為許多原籍國拒絕接收被遣返者。 (相關報導: 台灣從以哈戰爭學到什麼?「黑熊學院」執行長:擴大女性參軍程度、男女皆應服役 | 更多文章 )
小難民城
布茲古爾特帶領記者們參觀了泰格爾難民抵達中心場地及其貨櫃屋。已經有4000人住在這裡,其中來自烏克蘭的就有3000人。來自烏克蘭的戰爭難民並不需要經過通常的庇護申請程序。這裡的尋求庇護者主要來自敘利亞、阿富汗或喬治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