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漸趨飽和,開始多角化經營
一九六六年秋天,全錄自引進靜電複印術以來第一次遭遇逆境。到這個時候,辦公室複印機產業已經有超過四十家公司,有很多都向全錄取得授權以生產靜電複印設備。〔技術中唯一重要、全錄拒絕授權的部分,是一種叫做硒鼓(selenium drum)的技術,這讓全錄的機器可以用一般的紙製作副本。其他所有競爭產品都需要用特殊處理過的紙。〕全錄享有的重大優勢,是新領域中先行者向來的優勢:收取高價的優勢。到如今,就像八月號的《巴倫周刊》(Barron)說的,看來,「這項一度風光的創新就像所有技術進展終究要面對的命運一樣,很快就變得大家見慣的尋常。」後起的削價競爭者紛紛湧入複印業,有一家公司五月的致股東函裡講到,他們預見將會出現一部叫價十到二十美元、「當成玩具」銷售的複印機(一九六八年時,確實有一部售價三十美元的機器),甚至講到必須用免費贈送複印機來推銷複印紙,就像刮鬍刀公司早就用免費送刮鬍刀來推銷刀片一樣。全錄意識到讓自己安逸的小小壟斷地位最後會因為專利變成公共財而化為烏有,數年來都透過購併其他領域的企業來開拓業務,主要都是出版業與教育業,比方說,一九六二年時全錄買下大學微縮膠卷公司(University Microfilms),這是一座未發行手稿、絕版書、博士論文、期刊和報紙的微縮膠卷資料庫。一九六五年時,全錄又買下另外兩家公司,一是美國教育出版公司(American Education Publications),是全美最大型的中小學期刊出版商;另一家叫基礎系統公司(Basic Systems),這是一家教具製造商。但這些布局都無法說服市場放下對全錄的既有成見,全錄的股價陷入跌勢。一九六六年六月底時全錄的股價為二六七.七五美元,到了十月初,已深跌至一三一.六二五美元,公司的市值不只腰斬。從十月三日到十月七日,就單這個交易周,全錄跌了四二.五美元,十月六日這天的狀況尤為嚴重,導致全錄在紐約證交所的交易必須暫停五小時,因為掛出來的賣單約有二千五百萬美元之譜,但沒有人想買。
(相關報導:
他讓公司「損失上千萬」羞愧辭職,為何老闆卻還積極挽留?專家揭成功企業不為人知的公司文化
|
更多文章
)
914:史上第一部最成功,也最有個性的複印機
我發現,一家公司最有意思之時,也就是正在經歷小小的逆境之時,因此,我選擇檢視一九六六年秋天時的全錄和相關人士;我心裡有這個計畫大約一年了。我首先做的是詳細了解它的代表產品。在當時,全錄的複印機與相關產品的產品線已經很完整了,比方說,他們有像桌子一樣大小的機器「914」,不管內容是印刷、手寫、打字或繪圖,只要正本尺寸不超過九乘以十四英寸,幾乎都能製作黑白副本,大概六秒就能印一份;「813」型是體積小很多的機器,可以放在桌面上,基本上是「914」型的縮小版(或者,就像全錄的技師愛講的,「這是消風的914」);「 2400」是高速複印機,看起來像現代廚房用的爐台,可以用一分鐘四十份、一小時兩千四百份的速度炮製出副本;「Copyflo」可以把微縮膠卷的頁面放大成普通的書本紙張大小,然後印出來;「LDX」可以透過電話線、微波無線電或同軸電纜傳輸文件;「Telecopier」是一種非靜電複印的設備,製造商是美格福斯公司(Magnavox),但由全錄銷售,這是初階版的「LDX」,是一般人最感興趣的產品,因為這款機器只有一個小盒子,連上一般的電話後,用戶就可以快速的將小幀照片傳給任何電話裝有同樣小盒子的人(當然,發出的吱嘎吱嘎、喀哩喀哩噪音聲也很大)。在這些產品當中,「914」是第一代的自動靜電複印機,也是重大技術突破的體現,對全錄和顧客來說,仍是最重要的一項。
有人說,「914」是史上最成功的商品,但官方並沒有證實或否定這種說法,因為全錄並未公布精準的個別產品營收數字,但公司確實說了,一九六五年時,「914」在全公司的總營收中占了約六二%,而當年度的總營收金額超過二.四三億美元。一九六六年時,這部機器的價格是兩萬七千五百美元,也可以用每個月二十五美元的價格租用,外加至少四十九美元的複印費(一份要收四美分,設有最低數量限制)。收費經過刻意的設定,意在讓租比買划算,因為全錄到頭來靠出租機器賺的錢高過於賣機器。「914」機器漆成米色,重達六五○磅(約二九五公斤),看起來像摩登的「L」型金屬桌子,不管是單頁、書本打開的兩頁,還是像手錶或獎牌這類小型的立體物品,要複印的物件正面朝下放在平坦表面的玻璃窗上,按下按鍵,九秒鐘之後印好的副本就會進入紙匣;如果把「914」想成一張辦公桌,副本就相當於放在「已發送」的籃子裡。「914」的技術非常複雜(某些全錄的業務員堅稱,這款機器比汽車更複雜),是以常會出錯,令人惱怒,因此全錄必須養幾千名現場維修人員,他們要在很短的時間內隨時回電。最常見的故障,是複印用紙送紙時夾住了,全錄替這個問題取了一個很有畫面的名稱叫「錯噴」(mispuff),因為每一張紙都要由內部的噴氣機噴高,來到可複印的位置,當噴氣出錯時,就會故障。
偶爾會發生很嚴重的錯噴問題,紙張接觸到發熱的零件因而燒起來,害得機器發出讓人驚心動魄的白煙,如果發生這種事,全錄強烈要求操作人員什麼都別做,最多就是使用隨附的小型滅火器,因為如果就這樣放著,起火問題相對無害,但若把水倒在「914」上,可能會導致會致命的電壓傳到金屬表面。除了故障問題之外,操作人員還要經常照料保養機器,而各家公司裡操作複印機的都是女性。(操作最早期打字機的女性後來被人稱為「打字人」,還好,現在沒有人稱呼操作全錄複印機的女性叫「複印人(xeroxes)」。)複印用紙和稱為碳粉(toner)的黑色靜電粉末常常需要補充,最重要的零件硒鼓則必須用特殊的防刮棉布定期清理,還要經常上蠟。我花了幾個下午和一部「914」複印機以及機器操作員相處,我想,這必然是我看過女性與辦公室設備之間最親密的關係。操作打字機或是交換機的女性對於手上的機器沒有興趣,因為沒有什麼神祕之處,操作電腦的女性則會覺得煩,因為她們根本搞不懂電腦。但「914」有截然不同的生物靈性:這部機器需要有人餵有人照拂,有點嚇人,但也可馴服,偶爾會出現意外的暴衝行為,但大致而言,誰對它好,它就對誰好。「一開始我很怕它,」我觀察的操作員對我說,「全錄那邊的人說:『如果你怕它,它就不會好好工作。』這話說得很對。它是個好夥伴,我現在很喜歡它。」
作者介紹:約翰.布魯克斯(John Brooks,1920-1993)
獲獎作家,以財經記者身分作為《紐約客》(The New Yorker)的長期撰稿人,布魯克斯因其能將華爾街的歷史與人物從枯燥乏味的財務報告昇華為文學敘事,將銀行家與交易員的帳戶數字寫成了戲劇故事而享有盛名。
布魯克斯曾三度獲得財經新聞界最高榮譽羅布獎(Gerald Loeb Award),並於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九年間擔任美國作家協會主席,期間運用他的財經知識協助擬定了作家出版合約範本。
除了《商業冒險》,還著有十本非文學類財經商業書,其中幾本對華爾街與企業世界有極具批判性的檢驗。在他的著作中,人稱經典的有《葛康達往事》(Once in Golconda)、《繁華盛世》(The Go-Go Years)與《商業冒險》。儘管布魯克斯主要因為財經相關議題的著作而揚名,他也曾經發表三本小說,並曾為《哈潑雜誌》(Harper’s Magazine)與《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撰寫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