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表態文化絕非「自由民主」,兩岸都是法西斯?

作者認為,文化部長鄭麗君日前在臉書上表示「台灣是亞洲最自由、民主、多元、熱情的國家。台灣的金馬獎為所有電影工作者打造一個尊重電影藝術及創作自由的國際獎項。「但請記得:這裡是台灣,不是『中國台灣』」;但簡言之,台灣再怎麼「自由民主」,仍有一個更高的前提,一個絕對不可以挑戰的政治正確。(顏麟宇攝)

今年的金馬獎頒獎典禮,因為最佳紀錄片獎得主傅榆的一句「我希望我們的國家能夠被當作獨立的個體來看待」,讓金馬獎從原本的華人演藝圈盛會,演變成一場政治風波。得獎者在領獎時的公開表態引發了一連串的後續反應,除了在場的大陸導演和演員隨後被迫公開表態外,政治人物更是唯恐天下不亂的加入戰局,目前已經影響到在大陸發展的台灣藝人,以及歷屆的部分金馬獎得獎人,他們也跟進參加這場突如其來的政治表態大會。

對於這樣的結果,各方自然有不同的解釋。不過,其中最值得分析的,還是文化部長鄭麗君的看法。不只是因為在選舉前幾天,她在第一時間如此積極表態,動機本身就十分可議。還因為她的談話內容本身就充滿矛盾和惡意,間接揭穿了她所謂「自由民主的台灣」,骨子裡其實是兩岸所共享的法西斯式的表態文化,而與她所不齒的「專制獨裁的中國」,其實只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的差別而已。

2018年11月17日,第55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傅榆(左)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拿下最佳紀錄片(AP)
2018年11月17日,第55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傅榆(左)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拿下最佳紀錄片(AP)

文化部長的「自由民主」

鄭麗君在臉書表示:「台灣是亞洲最自由、民主、多元、熱情的國家。台灣的金馬獎為所有電影工作者打造一個尊重電影藝術及創作自由的國際獎項。「但請記得:這裡是台灣,不是『中國台灣』。」這段話前面講得很漂亮,但其實最後一句才是重點。簡言之,台灣再怎麼「自由民主」,仍有一個更高的前提,一個絕對不可以挑戰的政治正確。鄭麗君雖然沒有明說,但隱而不宣的,恐怕就是指台灣獨立的政治主張。

她隨後又表示:「比較遺憾的是,我們也看到說,部分的中國電影工作者沒有不表態的自由,所以我們期待,來這邊能夠珍惜金馬獎,更珍惜台灣的民主,也尊重台灣人的感受。」這段話所隱藏的前提是,她先假設中國大陸沒有言論自由,因此大陸演藝人員雖然公開表態,但主要是為了應付中共的政治審查和大陸網民可能的網路霸凌,而非發自內心對傅榆言論的反感和回應。由於他們講的一定不是真話,所以也不需要被尊重。同樣的邏輯是,她不認為傅榆首先提起敏感話題刺激對方,是一種不尊重來客的行為,卻認為對方被迫反擊的言論才是「不尊重台灣人」。換言之,只有主張台獨的言論才需要被珍惜、才需要被尊重,也才有資格享受台灣的「自由民主」。至於那些和台獨主張相互牴觸的言論,不但不需要尊重,甚至還必須壓制。

在這種「自由民主」VS「專制獨裁」的粗糙二分法之下,由於已經假定台灣社會相對於大陸的制度優越性和道德崇高性,所以只要發生衝突,必然都是對方的錯,自己完全不需要負責。這是從傅榆、鄭麗君、到蔡英文總統,乃至整個台灣社會之所以理直氣壯的心理基礎。然而,這樣的心理基礎並非基於事實,而是出於一種想像和誤會。 

政治正確與法西斯式的表態文化

得獎人在金馬獎頒獎典禮上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與其說是台灣自由民主的證據,不如說是表態文化的展現。表態文化是中國文化中營造統治正當性很重要的一種方式,大陸雖然經歷過文革,台灣雖然號稱已經民主化,但表態文化依然根深蒂固,不但未受影響,甚至反而還因為通訊傳播技術的進步而有所增強。 (相關報導: 批馬英九、吳敦義「選前內心話」揭沙文本色 陳芳明:站在傅榆前,他們是徹底自我矮化 更多文章

表態文化的前提,就是強調政治正確。而強調政治正確,剛好就是法西斯的風格。以政治正確之名公開表態,這就對其他人產生壓力,無論是為了避免成為政治不正確的對象而遭到鎖定,因而被迫表態以自保,或是為了反抗而以政治不正確的方式進行反表態。這種政治現象,不但與自由民主毫無關係,反而更像是法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