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陳其邁錯到離譜的「負債學」

談高雄負債,陳其邁舉台積電為例,明顯不妥。(簡必丞攝)

對高雄市的高負債,民進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陳其邁在辯論中,拿台積電作比擬。坦白說,這是一個完全錯誤的比擬─如果陳其邁的說法正確無誤,苗栗縣豈不是全國最是典範的縣市?

周一的高雄市長有辯論會中,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質疑高雄財政問題,因為高市總負債三千億,平均每個高雄市民負債十萬。陳其邁回應舉台積電的例子說,台積電負債六千億,但公司營業額九千億,難道說台積電是不好公司?他強調要看總體負債跟市政府經營效率等。

這個比擬很快有回應,台積電先對陳其邁候選人讚許台積電是好公司「表示感謝」,隨即說「數字搞錯」了(根據財報台積電負債是3,940億元);最後則表示:民間企業與政府單位是不一樣的機構,資產負債表不應相互比擬,財政問題恰當與否,有不同的尺度衡量。之後陳其邁陣營也承認用的資料較舊而向台積電致歉。

其實,陳其邁把數字搞錯或用舊數字事小,真正可怕的是觀念的偏差與錯誤─台積電其實已非常含蓄的點出來了。

企業負債可說是「天經地義」,幾乎沒有一個企業全部用自有資金投資,融資投資實屬必然─大部份是投資10元,至少有3-5元靠融資而來;至於該借不該借也非常容易決定:如果預估投資報酬率是10%,高於融資利率2-3%,這個錢當然要努力借;因為用自有資金投資可能只拿得出10億元,融資後可投資30億元以上,加大財務槓桿後獲利更多。

對企業負債高低與好壞問題,大部份都先看負債比(總負債除以總總資產),低負債比的企業大致在3成左右,高者可到7-8成─台積電負債占資產比率大概是2成初頭,負債比算低。不同國家地區的企業負債比亦有差異,一般而言,英美企業負債比在5成以下較多,歐亞則在5成以上多;平均而言,4-6成左右的負債比被認為可被接受的適當水準。但一家公司好壞,負債比只是一個必要的參考數據,負債比低未必就好,高也未必差需要輔佐其它數據與趨勢看才能正確判斷企業體質。

相較企業「借錢就是為了賺錢」,只要獲利高於融資成本、現金流無問題,借錢可以「多多益善」的性質,政府借貸舉債卻是全然的另一回事。政府借錢來可能用作經常門的消費支出,花掉就沒有了,只剩下永恆的債務伴隨政府。屬於經常門的消費支出其實占政府支出的大部份─政府的人事經費、行政管理成本,當然是消費支出,即使號稱「投資」的所謂的國防投資、教育投資、公共衛生投資等,也不是真正的投資,因為它無法產生收益、形成資產,全部都算消費支出─花5000億買戰機、飛彈,也許非常必要,為全國提供國防保護這項「消費需求」,但不會產生任何收益,也不會提升生產力。 (相關報導: 韓國瑜答不出「漁港題」 蘇貞昌:陳其邁委員,這題我會回答 更多文章

但政府舉債也可能用作基礎建設投資,一般對政府舉債投資採較「寬容」的態度,因為假設其有助整體生產力的提升、對經濟有幫助,因此最終會回饋到稅收的增加上。這之間的差別,就是德國財政學者普林茲所稱的「好債與壞債」;不過,即使是用作投資的支出,其中亦充斥著低效益、肉桶型的計劃,台灣的蚊子館、中國各地方政府充斥的「面子工程」、日本「沒有盡頭的道路」,都是其中顯赫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