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台灣即將要開打的一場內戰─稅要升要降?

蔡英文說不動營業稅,林全說不考慮證所稅。(資料照片,林俊耀攝)

最近,稅的問題非常熱鬧!新政府即將上台,有人要求加稅,有人要求減稅,而要加稅與減稅者,顯然是屬於非常不一樣的群體與階級,某個角度而言這是一個不同階級之間的隱形內戰,也是不同世代間的拉扯。新政府要調高遺贈稅值得肯定,但也別只靠這招混過去─別忘了資本利得稅的證所稅。

在總統大選前,民進黨釋出的政策訊息是:要調升遺贈稅、營業稅;而外界也擔心民進黨會對股市加稅─不論是以證所稅名義或是證交稅。大選後,總統當選人蔡英文與工商界會面時,業界最擔心的也是稅─不僅擔心加稅,甚至力陳經濟不佳,新政府應考慮減稅

不過,對加減稅的問題,蔡英文接受媒體專訪的說法顯示,大概可確定:遺贈稅率由10%調高到20%;營業稅則不動。而林全在確定出任行政院長後也說「證所稅在可見未來,沒課徵可能」,民進黨不會重蹈馬政府動股市稅的政治後果,可說非常確定。

那些企業家與富人看到遺贈稅要調高,心頭肯定不爽,類似「資金外移」的恐嚇必然又要出籠;但看到證所稅「沒課徵可能」,公民團體也不爽,馬上對林全打槍。

顯然加減稅這檔事是挺難的,總是「順了姑意逆了嫂意」。不過,遺贈稅該調升以校正馬政府過去錯誤的政策,當無疑義。

台灣過去的遺贈稅最高稅率為50%,免稅額為779萬─高稅率確實容易造成富人避稅、逃稅誘因。2004年去世的霖園(國泰人壽)集團創辦人蔡萬霖,貴為台灣首富,富比世估計其財富為46億美元,依照這個數字繳交的遺產稅多可到700多億,少一點也該有400億元左右,結果最後繳交的遺產稅只有5億元左右,堪稱是「避稅有方」的典範。

因此馬政府在2008年上台後第1個重大政策改革,就是大幅降低遺贈稅,其理由是富人不必避稅可吸引資金回台,帶動經濟,最後稅收反而可增加。因此馬政府一口氣把遺贈稅最高50%的稅率降到10%,免稅額也由779萬元提高為1,200萬元、贈與稅免稅額由原本的111萬元提高為220萬元。

過去年每年徵收到的遺贈稅大概在250-300億元左右,降稅後每年收到的遺贈稅大概在250億元上,表面上遺贈稅收數字變化不大。但事實上財政部遺贈稅統計數字顯現的是其「入帳時間」,非發生時間,分析每年遺贈稅內涵,結果是每年以10%稅率繳交的遺贈稅只有百億多元,較舊稅率時代幾乎腰斬,降稅率可增加稅收說法,明顯是被打臉了。

幾個案例也可看出稅率大降的影響。台塑創辦人王永慶去世時適用舊稅率,國稅局核准的遺產是526億,遺產稅119億;幾年後王永在去世,適用10%新稅率,國稅局核准的遺產778億,繳交的遺產稅是40億元。中信金董事長辜濂松的遺產約200億元左右,遺產稅大概為20億元。馬政府的「德政」幫許多富人與企業家大幅節稅,其效益該是無庸懷疑。

但對國內經濟與投資的助益,這幾年台灣的經濟與投資難有起色,只有房地產投標一支獨秀,因此所謂對國家經濟的效益,大概也沒有什麼可吹噓。 (相關報導: 「景氣不好就該減稅」 工商大老肯定林全任閣揆 但不支持加稅 更多文章

遺產稅的性質屬「機會稅」,提高遺贈稅真正的意義不在為政府增加多少稅收─雖然這點也很重要─其更重要的是其社會意義。對一個健康的民主與資本主義社會而言,較高的社會流動率,是健全社會的重要基礎。但過低的遺產稅率則破壞這種流動、造就更大的不公,讓社會流動降低、更多的「靠爸族」繼續掌控社會的財富、資源、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