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外交》友邦貝里斯國獸生日變「世界貘日」 台北動物園為保育「愛貘能助」

台北市立動物園的馬來貘。(蔡娪嫣攝)

貘日快樂!每年4月27日是「世界貘日」(World Tapir Day),今年為第13周年。

貘屬於奇蹄目貘科,雖然看起來與豬、食蟻獸有些相似,但血緣上跟馬、驢、犀牛更為接近。貘可分為山貘、中美貘、南美貘、卡波馬尼貘及馬來貘5種,一生吃素,天生害羞,獨來獨往,只在夜間行動,由於牠的體長可達2公尺、皮毛堅韌,通常是當地最大型的哺乳動物,因此沒什麼天敵,在南美洲只有諸如美洲豹、黑凱門鱷等凶狠掠食者才可能將其捕獵,而亞洲獨有的馬來貘更少被野獸攻擊。

體型比貘弱小的人類才是牠的天敵。貘的生命可以長達25年至30年,但如今很少有野生貘能長壽,所有現存的貘都處於瀕危(EN)狀態。牠們棲息的叢林、草原、沼澤和霧林,受到採礦、棕櫚種植、道路建設、部落開發等人類活動威脅。貘的滅絕將嚴重影響整個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因為貘是「森林的園丁」,牠們透過吞下各種植物與種子,在排泄過程中協助草木繁衍。

據考古發現,貘簡直是「活化石」,自數百萬年前的中新世(Miocene)即存在於地球上,歷經了好幾場大規模滅絕,牠的體徵幾乎沒有什麼變化,目前已識別出北美、歐洲和亞洲等地15種以上的滅絕物種。動保人士創立屬於貘的節日,呼籲保護居住在世界各地的這種呆萌巨獸,讓牠們免受人類侵害。保護牠們有助於保存雨林,而拯救雨林能緩止地球氣候變遷。

人間「四月」天

「世界貘日」源於我國友邦貝里斯(Belize),節日訂在貝里斯動物園(Belize Zoo)最受歡迎的明星貘「四月」(April)生日那天:4月27日。

四月是一隻雌性中美貘,1983年出生即加入動物園大家庭,但她的到來卻讓園方相當緊張。當時,一名獵人發現野生的四月寶寶受到寄生蟲「螺旋蠅」(screwworm)嚴重感染,虛弱地倒在西本河(Sibun River)河畔,把牠送到動物園。飼養員馬托拉(Sharon Matola)成為了四月的「媽媽」,在她細心照料,餵養維生素、香蕉奶昔之下,四月逐漸恢復健康。

馬托拉發現民眾對貴為國獸的中美貘有許多誤會,她時常聽聞有人說貘很危險,「牠們可以用伸縮自如的鼻子把你活剝!」為了使民眾與貘更親近,她開始替四月召開生日派對,從第一年只有6個孩子參加,到每年越辦越盛大,大人小孩們終於發現,其實這種巨獸溫和可愛,毫無殺傷力可言。

2008年生日活動當天,時任貝里斯國務部長佩納(Elvin Penner)也出席了,四月被全國媒體爭相拍攝,成為動物園最知名的明星,也是貘的宣傳大使。到動物園觀賞四月,成為小學生的定期活動,餵養香蕉給牠吃,是那一代貝里斯人成長的回憶。四月16歲那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跨國報導了牠的生日派對,後來牠還吸引英國廣播公司(BBC)製作生態紀錄片的佛斯特夫妻檔(Richard and Carol Foster)也親赴貝里斯拍攝。 (相關報導: 動物外交》合作交換取代花錢購買 台北動物園參與國際保育成果受肯定 更多文章

2013年萬聖節之夜,30歲的四月在睡夢中安詳離世,牠是貝里斯人最愛的動物,牠的貢獻不會被遺忘。如今,貝里斯人不再視貘為可怕猛獸,人們知道牠是維護森林生態系統中的重要角色,愛牠,就要愛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