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韓流、柯P南北夾擊,民進黨今年特別難選

跟著月亮走的禿子,成了國民黨的新太陽

二○一八年地方選舉進入倒數一個月,選情也隨抽號次後加熱。

民進黨在一四年縣市長選舉大勝,贏得十三縣市創歷史新高;反觀國民黨只剩下六個縣市,成為歷史新低點。一四年選舉結果衝擊一六年的總統大選,而今年的選舉既是總統蔡英文的期中檢驗,也是二○年總統大選的前哨戰。

青年的不滿從藍轉移到綠

若把時間軸拉長到一三年洪仲丘之死引發的白衫軍運動、一四年的太陽花運動,可以發現,今年這場選舉還是沿著當年幾個重要主軸發展。首先,當年反建制、不滿現況的氛圍依然在,尤其在年輕選民身上。一四年的縣市長選舉與一六年的總統、立委選舉,綠、白兩勢力接收了一三、一四年社會抗爭的成果,但四年下來綠營並未能固守,倒是白色力量柯文哲依然引領風騷。

泛藍支持者揮舞著國旗,表現出久違的熱情,顯示民進黨陷入苦戰。(柯承惠攝)
泛藍支持者揮舞著國旗,表現出久違的熱情,顯示民進黨陷入苦戰。(柯承惠攝)

民進黨完全執政,年輕選民的不滿當然針對執政黨發洩。蔡英文政府「穩健」作風無法繼續吸引年輕選民,尤其同婚、勞工、燃煤電廠與觀塘問題,陸續讓蔡政府失去過去支持它的進步力量。蔡政府至今最大的改革是年金政策,但年改得罪軍公教選民,原本這個應該會減輕年輕世代未來負擔的改革,並未喚起他們的支持。這是蔡政府在政策宣傳與動員上一大失分。相對的,白色力量柯文哲,甚至掀起「韓流」的韓國瑜,吸引了不滿現狀的年輕選民。即使這兩個政治人物在社會價值與意識形態上的保守性格甚於蔡英文,在政策立場上不乏夸夸其言、矛盾不一,但選民似乎並不在意。韓國瑜被戲稱政見有如「練肖話」,而不需要具體承擔兩岸政策後果的柯文哲,對中國立場曖昧不清,對婦聯會、救國團等轉型正義問題也是信口開河、前後矛盾,但選民並未深究──如果類似柯、韓的發言出自蔡英文或賴清德之口,後果絕非如此。

柯、韓提供的改變可能性大於蔡

是選民標準不一嗎?其實更重要的是他們重視改變的可能性,而柯、韓兩人提供的可能性大於蔡英文。這也是全球反建制風潮的一部分,從法國的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到巴西的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都見證了選民急於求變的心態。年輕選民的政治認同還在形塑與變化中,這兩年來被認為「天然獨」的年輕世代,在國族認同上已出現些微向中傾斜的跡象;在社會議題上,七年多前福島核災的衝擊已淡化,也讓「以核養綠」的論調可以吸引部分年輕選民認同。

對於認同還在變動中、又自認為自主性很強的年輕選民,特立獨行的政治明星最能吸引他們,這也造就了柯P旋風與韓流橫掃全台。而柯P與韓流效應能夠放大,主要依恃的就是有效掌握新媒體宣傳戰,因此「空戰」也成了這次選戰最大的特色。 (相關報導: 新新聞》不計前嫌全力輔選,王金平有意2020? 更多文章

執政面面周全不能「練肖話」

白衫軍運動、太陽花運動已讓台灣社會見識到網路動員的威力;而柯文哲第一次選舉時則首度展現系統化的空戰。近四年來柯營實力更加精進,一夕之間可以捧紅「學姐」成為今年輔選奇兵就是一例。國民黨傳統派系組織力量在一四年選舉已被重擊潰散,韓國瑜卻藉由空戰向中間選民、年輕選民擴散影響力,進而重新凝聚藍營選民與派系組織。民進黨也是靠宣傳戰起家,但是做為想要面面周全的執政者,在宣傳上就不能「練肖話」,否則只會引來更多炮轟回擊,於是在這場空戰中就處於挨打狀況。網路無國界,這場選戰也引發了中國因素是否藉由空戰介入台灣選舉的疑問。民進黨與蔡英文政府頻頻示警中國網軍介入選戰,而對岸領導人習近平也強調要加強統戰「新媒體中的代表性人士」,負責統戰工作的中國政協主席汪洋則指示要善用網路新媒體,做好「鍵對鍵」的工作,以增強反獨促統效力。對岸過去是藉官方直接威嚇、動員台商表態來介入台灣選戰,今年選戰至今還沒有看到北京用這類大動作表態。當然一方面是因為今年是地方選舉,沒有直接涉及兩岸議題。不過,中國關切、想影響台灣選舉是必然的事,這場選戰也許可視為中國如何透過網路空戰,操練一場「數位統戰三.○」──從飛彈武嚇、台商喊話進化到網軍空襲。這個實戰經驗也將有助於對岸在二○年台灣總統大選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