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30日午夜「美國聯邦政府關門」的期限屆至前,民主與共和兩黨終於在國會山莊達成共識,通過了臨時撥款預算案,美國總統拜登則趕在10月1日來臨前的幾十分鐘簽署生效,確保了未來45天的資金需求。不過這份預算案只能讓聯邦政府撐到11月17日、而且並未包括援助烏克蘭的支出,朝野在其他方面也依然存在嚴重分歧。尤其共和黨籍的眾院議長麥卡錫「倒戈」的舉動已經惹怒黨內同僚,拜登則繼續呼籲國會應當力挺烏克蘭。
拜登在國會(眾院335票對91票、參院88票比9票)通過臨時撥款案後表示,該法案避免了政府立即關門的難堪局面,否則聯邦政府超過400萬僱員中的大部分都會領不到薪水、聯邦政府的許多服務也會被迫叫停。臨時撥款預算案包括拜登尋求的160億美元救災資金、延長聯邦洪水保險計畫和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重新授權等,但不包括給予烏克蘭的援助。
參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在投票後表示:「我們將避免政府關門大吉,跨黨派合作一直是參議院的特色,現在依然如此。美國人民可以鬆口氣了。」拜登則表示,兩黨達成共識讓上百萬辛勤工作的美國人避免了毫無必要的痛苦,但他也強調「厭倦了讓政府瀕臨關門的政治拉鋸戰」(畢竟聯邦政府過去10年已有4度局部停擺),並呼籲共和黨人應當力挺政府、並且應當支持援助烏克蘭,因為「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能允許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被中斷」。
共和黨內戰:麥卡錫下台!
問題是即便共和黨人擋下了美國對烏克蘭的最新援助,但他們對於自家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卻依舊高度不滿。因為麥卡錫與民主黨人達成的相關協議,並未包括共和黨右翼黨團強烈要求的刪減支出項目。強硬派共和黨人堅決要求大幅削減政府開支,由於麥卡錫並未採取他們的主張就與民主黨妥協,除了畢格斯(Andy Biggs)公開質疑「麥卡錫應該繼續擔任眾院議長嗎」,另一名共和黨眾議員蓋茲(Matt Gaetz)更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表示,他準備提案罷黜麥卡錫的議長職務,畢竟「長痛不如短痛」。
麥卡錫面臨黨內勢力的反撲,不過拜登仍對他公開喊話、寄予厚望,強調「我完全希望議長能夠信守(單獨通過法案的)承諾,確保為烏克蘭提供必要的支持,協助他們抵禦侵略和暴行 」。《路透》則強調,拜登上個月在哲連斯基訪問華府期間才對他保證,儘管部分共和黨人反對,美國仍將繼續支持烏克蘭擊退侵略者。不過麥卡錫就算跟民主黨人達成協助烏克蘭的共識,他的議長寶座還能坐多久恐怕都是問題。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美國總統候選人怎麼不辯論中國議題了?
|
更多文章
)
拜登除了隔空向麥卡錫喊話,他也敦促共和黨人迅速採取行動,以避免11月美國聯邦政府再次遭遇「關門危機」。拜登表示:「我強烈敦促國會中的共和黨朋友不要等待。不要像整個夏天那樣浪費時間。通過一項為期一年的預算協議。尊重我們幾個月前達成的協議。」不過拜登拒絕對麥卡錫的議長危機表態,他說民主黨是否應當在國會裡支持麥卡錫的問題,應當留給國會的民主黨領袖來決定。
烏克蘭還等的到美援嗎?
2023年9月16日,烏克蘭第三突擊旅的士兵在頓內次克前線執行任務。(美聯社)
自2022年2月24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美國已向烏克蘭提供超過750億美元援助,但這回國會擋下最新一波60億美元的援烏預算。不過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表示,參議院絕大多數的共和黨人依然堅定支持盟友烏克蘭,仍然想要增加對美國優勢領域的投入,從而幫助我們的盟友、並威懾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中國。參院的兩黨領導人也發表聯合聲明,承諾未來數周將確保美國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支持。麥卡錫則在預算案過關後表示,他仍願做個「能辦好事的保守派」,如果有人想拉他下台,「請便,但房間裡總要有個成年人」。
《華爾街日報》指出,麥卡錫在眾院的操作令人意外,因為他選擇通過得到兩黨具有共識的選項,轉而尋求民主黨人與過半共和黨人的支持。儘管這項法案並未包括任何烏克蘭援助或邊境條款,但麥卡錫確實拋棄了共和黨的強硬派。《華爾街日報》說,目前正值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關鍵時刻,眼下卻有越來越多共和黨人反對進一步援助烏克蘭,加上共和黨人要求的撥款額度遠低於今年6月達成的債務上限協議,民主黨與共和黨的預算之爭恐怕才要進入深水區;此外,麥卡錫到底是削弱、還是激怒了共和黨的強硬派,也是接下來幾天的觀察重點。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美國總統候選人怎麼不辯論中國議題了?
|
更多文章
)
1981年後的第11次停擺?
美國政府自1981年開始曾10度停擺,上一次是在川普任內的2018年12月21日,長達34天的「關門危機」更打破了歷史記錄。由於這次臨時撥款的效期只有45天,尤其兩黨對於政府開支的根本分歧尚未解決,11月17日前若未能通過全年性的撥款法案,美國政府的停擺危機很可能再次上演。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管理學院院長托德·貝爾特(Todd Belt)表示:「這就是民主的代價,有時候看起來確實很混亂,但通常情況下,你最終會得到一些妥協。」
在2023年9月30日的午夜之前,美國聯邦參議院以88票對9票通過臨時撥款法案。 (美聯社)
美國聯邦政府「關門危機」
何謂「政府關門」危機?
當美國國會未能在10月1日新財年開始前,批准撥款法案並由總統簽署生效,就會導致聯邦政府局部停擺。參眾兩院應在期限屆至前通過12項支出法案,為各個政府機構提供資金,但在預算案無法順利達成的情況下,議員們常會轉而尋求通過延長開支的臨時短期法案來維持政府繼續運作。如果12項原本的支出法案未能如期過關,這項短期法案也沒能達成共識,往往就會造成聯邦政府暫時停擺。以今年的情況而言,目前眾議院已通過了4項法案,參議院卻1項也沒有通過。
「政府關門」會怎樣?
如果政府關門危機發生,首當其衝最先受到影響的就是美國數百萬聯邦僱員,包括約200萬的軍人和200多萬政府工作人員。這400多萬與聯邦政府運作息息相關的人將面臨薪資拖欠的問題,或被迫放無薪假。不過,儘管政府處於部分關閉狀態,政府中許多被視為不可或缺的職能將繼續運作。
「政府關門」對美國人民意味著什麼?
政府停擺對民眾最明顯的影響,就是與政府有關的工作將出現延誤,像是申請臨床試驗、槍支許可證件和護照等政府服務的進度都會被波及,政府承包商或國家公園的旅遊服務可能中斷,機場與簽證服務也可能出現人手短缺。不過《美國之音》指出,美國政府為老年人、殘障人士和其他人士提供的社會安全金將持續發放,郵政系統不致停擺、空中交通管制站、官方邊境入境點也會有人繼續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