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一天課的日本學生們靜靜地坐在書桌旁,等待老師的吩咐和下課指令。
老師交待了明天的課程安排,然後開始布置當天的最後一項任務:清潔。
學生們按自己所在的排位,有的負責打掃教室;有的打掃樓梯和走廊。輪到打掃廁所的學生雖然有點不情願,但也都迅速地站起,去完成自己的清潔任務。
所有的清潔工具都收藏在教室後面的儲藏櫃中。此時此刻,這一情景正在全日本的各個學校上演著。

大多數第一次到日本來的旅遊者對日本的清潔程度印象深刻。
但遊客很快注意到,街上很少能見到垃圾箱和清潔人員。人們不禁要問,日本為什麼能保持如此乾淨呢?
簡單的回答是,日本居民自覺做清潔。他們這一習慣是從小養成的。
日本廣島縣政府官員舞子表示,日本學生從小學到高中12年的教育中,清潔衛生是他們學校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清潔習慣從小養成
舞子說,他們在家裏也是一樣。父母從小教育孩子一定要保持衣物和空間整齊清潔。
同時,學校課程中也包含清潔這種社會意識,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們提高對周圍環境的清潔意識,並為此感到自豪。

敏是一名自由翻譯。她回憶說,自己有時也不想做清潔。
「但我接受這是我們學校日常的一部分,」敏說。
她表示,學校清潔工作其實是一件好事,因為它讓學生們明白,清潔自己所使用空間的責任感和重要性。
日本學生在早晨到校後,必須要換鞋。

回到家也是一樣,人們也要把在外面穿的鞋換下去。
包括工人,他們在去別人家幹活時,必須要脫鞋並拍打襪子上的灰塵才能進門。
可以想像,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他們長大後對自己的周圍環境、社區、城市乃至國家都會養成一種保持清潔的習慣。
這可能是日本如此乾淨的原因之一。
例如,一個長達7分鐘的日本新幹線清潔儀式影片在網上竄紅。有些遊人特意前來觀看,使它成為一個旅遊熱點。

在乎聲譽
日本足球隊的球迷支持者們還把這一好習慣帶到了國外。
比如,在2014年的巴西世界盃以及2018年在俄羅斯舉辦的世界盃足球賽上,日本球迷在比賽結束,離開球場前自覺清理垃圾,令世人刮目相看。
日本球隊隊員的更衣室也井井有條。
就連國際足聯的總協調員讓森斯都對此肅然起敬。她忍不住在推特上讚揚日本球隊乾淨整潔的作風。
舞子說,日本人十分在意自己的聲譽。因為,他們不想給別人留下壞印象,留下沒受過教育、沒有修養,不愛整潔的印象。

在西方,室外音樂節過後總會留下大量垃圾。但是,在日本卻不是這樣。
例如,富士搖滾音樂節是日本最大和歷史最悠久的的音樂節。
參加音樂節的音樂迷們在沒有找到垃圾箱前,會自覺地把垃圾帶在身邊,不會亂扔。 (相關報導: 日本詭異刑案》37歲怪叔叔誘拐國中女生離家,被逮竟稱「我在培訓不動產公司的員工啦」 | 更多文章 )
音樂節網站給吸菸者的建議是,如果想吸菸自己帶煙灰缸,「最好能主動不吸菸,因為吸菸會影響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