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基金是一種「將小錢變大錢」的投資方式,投資門檻低,只要1000元就可以投資,適合資金不豐的人。
基金是將小錢變大錢的投資工具
Q:常聽人提到共同基金適合錢不多的人投資,到底共同基金是什麼樣的投資工具?
A:所謂共同基金(Mutual Fund),是集合了小額投資人的資金,並委託專業投資機構代為管理操作,投資範圍不只限於國內,還能投資海外市場,所投入的資金最低只要1000元起,長期投資下來,將小錢變大錢,是一般投資人愛用的投資工具之一。因為是匯集了眾人的錢而成立的一檔基金,因此,所有由基金操作所產生的收益或風險,都將由全體投資人分享或共同承擔,是一種「共聚資金、共擔風險、共同分享投資利潤」的投資工具及方法。
弄懂共同基金的運作模式
Q:我明白了。既然共同基金是委託專業的投資機構幫我們管理操作,那麼共同基金是如何運作的呢?
A:共同基金市場的運作主要由投資人、基金管理公司、保管機構(通常是銀行、信託公司)三者組成,而監督管理共同基金市場的主管機關為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簡稱「證期局」,負責監管基金市場,掌管基金市場運作及保護投資人權利。
投資人可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購基金,委託他們代為操作管理,每一檔基金都有一家專屬的保管機構代為保管基金的資金,以保護這筆基金不至於讓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經理人或銀行擅自動用這筆資金,透過成熟且行之有年的機制,讓基金市場可以完整運作。
投資共同基金的九大好處
Q:既然共同基金是「集合眾人的錢去投資」,那麼,投資共同基金究竟有什麼好處,值得一般投資人採用呢?
A:簡單來說,共同基金因為有以下九大好處,才成為眾多散戶投資人及新手青睞的金融商品。
好處1 分散風險
「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是投資的基本原則,只不過,如果投資人手中資金有限,「分散投資」根本就是奢談。而共同基金就是匯集眾人的資金,並集結成為雄厚的資金,能夠把個別投資人的錢,順利分散到各種股票甚至其他投資標的上。當某些跌價標的之損失,可以因為其他標的之漲價而抵銷時,投資人的風險當然可以有效地分散。
好處2 專家操盤
投資人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研究、分析產業或區域經濟的發展,也不需要具備多精深的金融專業知識,就可以開始投資了。正因為投資非常簡單、省事,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做研究,所以,最適合沒有時間研究市場的投資人。
好處3 投資門檻低
與其他金融投資工具相比,投資共同基金門檻非常低,單筆投資最低1萬元;定期定額投資最低1000∼3000元,一般投資人只需要少少的資金,就可以投資許多種股票、債券等金融商品。
好處4 買賣手續簡單、方便,且費用低廉
投資基金只要填寫申購、贖回或轉換申請書,就可以進行交易。另外,假設投資人有開立網路交易帳戶,更可直接在家中透過網路下單,真正做到「閉門家中坐,一指定投資」的境界。
好處5 變現性高、流動性佳
投資人可依據個人資金的需求,隨時將所持有的基金變現,可以在極短時間(通常三∼五天)就取回贖回款項;不像有些投資標的會有流動性風險*。
好處6 合法節稅
國內目前的所得稅制採「屬地主義」,只有在台灣的收入才須繳稅。因此,投資人申購海外基金的獲利屬境外所得,不必納入綜合所得稅申報,除非是符合最低稅負制**徵收的投資人,當他的海外所得超過100萬,就有可能需要繳稅。
而在其他可能的稅負上,只在賣出「封閉型基金」(參見p.28)時,必須繳納0.1%的證券交易稅;開放型基金(參見p.28)則因為不在證券交易所得稅的課徵範圍,所以基金獲利(資本利得)免稅,只有股利收入須繳稅。注意,基金若有配息,也是要列入個人綜合所得中申報。
除此之外,依照國內現行的稅法規定,每位國民每年都有244萬元的贈與稅免稅額度,投資人可以善加利用這個免稅額度,逐年將資產轉移給子女。
因此,父母可以利用免贈與稅額度的244萬元,幫子女購買基金,不但能夠達到財產轉移的合法節稅目的,衍生的獲利又免稅,可謂一舉數得。
*流動性風險:簡單來說,就是「投資人要賣出時,可能會賣不出去」的風險。例如,有些股票就算要用跌停價格賣出,當市場上乏人接手買進時,投資人就有「出脫不掉」的流動性風險。
**最低稅負制:依據相關稅法規定,不論是營利事業或個人,只要當年度的收入屬於以下五類,並且累計超過670萬元,都需要課徵20%稅率的最低稅負:
1.保險給付:受益人與要保人非屬同一人之人壽保險及年金保險給付,但死亡給付每一申報戶全年合計數在新臺幣3,330萬元以下部分免予計入。
2.未上市(櫃)股票及私募基金受益憑證之交易所得。
5.海外所得於98年開始納入稅基,且海外所得超過100萬元以上始行納入。
好處7 經理與保管分開、投資安全有保障
由於共同基金的組成及運作,都是建立在「經理與保管分開」的基礎上,因此,基金公司只負責基金投資組合的管理與操作,至於投資人的資金以及買進的有價證券,則完全由獨立的保管銀行部門負責保管。更重要的是,基金資產在保管機構內的帳戶是獨立的;所以,就算基金公司或保管機構因為經營不善而倒閉了,基金(投資人)的財產也不會受到絲毫的影響。
除了基金的操作與保管分開之外,法令規定資金的操作情形,必須在季報和年報中揭露,每週的持股情形(各類股占資產的比率)也必須提供給投資大眾,進一步做到資訊公開的原則。所以,投資人除了因為基金經理人操作不當而會有所虧損之外,完全不必擔心資金的安全性。
好處8 定期投資降低進場時點風險
定期定額投資是指:投資人每隔一段時間(通常是每個月的固定時間),投資固定的金額在所指定的基金上。如此一來,投資人不必在乎進場時點,也不必在意市場價格的起伏,時間到了就固定投資;一方面可以降低進場的平均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透過時間複利的效果,長期累積財富。
好處9 配合人生不同階段的理財需求
投資人可以依據各自的投資目標,衡量自身的財務能力及需求,選擇不同的共同基金做為理財工具。這部分我們在後面的章節將會陸續說明。
基金獲利的四種來源
A:一般來說,投資人透過基金投資所得的獲利來源,主要有以下四種:
獲利來源1 利息
來自於基金將部分現金轉存的定期存款利息,或是活存的利息收入、所投資的債券或貨幣市場工具、所產生的利息收入。這些利息收入都會增加基金的淨值。
獲利來源2 股利
基金所投資的上市公司,在營運狀況良好之下,會有發放現金股利或股票股利的收入進帳;這些都算是基金的收入,自然會增加基金的淨值。
獲利來源3 資本利得
基金買賣股票、債券或其他有價證券,當買低賣高所產生的利潤(價差),就是所謂的「資本利得」;當然,如果買賣間產生損失,則是所謂的「資本損失」。舉例來說,如果基金所買的標的價格由10元漲到15元,這5元就是資本利得;一旦由10元跌到8元,這2元就是資本損失。
獲利來源4 匯兌收益
這是專指「投資外幣計價的海外基金」所有的匯兌收益,因為台幣與外幣間的匯率波動所產生的匯率差價,也會影響到基金投資的收益。以「美元計價的海外基金」為例,投資人在1比30時買進,在1比32時賣出,則會有2元的匯兌收益。
作者介紹|梁亦鴻
職稱:精進財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兼任副教授 金融業及講座經歷:臺北國際商業銀行(營業部、信託部)日盛證券(國外事業處)亞洲證券(金融商品部、總經理室)華南永昌證券(金融商品部)南山人壽財富管理部 顧問(投資顧問團隊主管)正平會計師事務所 顧問臺灣財富管理規劃發展協會 監事證基會「金融知識普及計畫」校園巡迴講座 講師經濟日報全國財富管理競賽(金融組、大專院校組)命題委員長庚大學管理學研究所 兼任講師(衍生性金融商品實務分析)中華民國證券商同業公會、文化大學、臺北商業大學、輔仁大學推廣教育部 兼任講師CFP各模組講師/證券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