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CHIP4即將登場,台灣該與韓國聯手爭權益

美國領導的晶片四方聯盟是否符合其它成員國利益,尚待斟酌。(圖/英特爾)

由美國領導成立的「Chip4」晶片四方聯盟,預定下月初舉行籌備會議,原先態度低調的韓國已確定參與;與此同時,也傳出韓國的「條件說」─韓國提出的條件其實也完全符合台灣利益,台韓該聯手以最大力度向美國爭取。

韓國先前對參與Chip4低調、甚至不置可否,但18日韓國外長朴振證實將參與9月初登場的晶片四方聯盟籌備會議,但對最終是否要加入Chip4,則要等到籌備會結束後再進行評估與決定。與此同時,也傳出韓國開出參與的條件包括:包括不能對大陸實施出口限制及成員都需要尊重一中政策,不具名的官員也說,「南韓要讓北京相信,這個組織不是一個孤立大陸的技術安全聯盟,而是為了提升跨國晶片業的綜效。」

先前韓國就對是否參與Chip4有所猶疑,因為中國既是韓國最主要的半導體出口地、更是韓國最大的出口市場,韓國擔心參與導致中國的報復;裴洛西亞洲行到韓國時,韓國總統尹錫悅以「休假」為由不與裴見面,據說就是避免被迫表態、承諾參與Chip4。之後就由韓國官員以不具名方式釋出如參與,將向美方提出Chip 4要以「參與國應尊重中國強調的一個中國原則」和「不提及對華進行出口限制」為前提的要求。這次由外部部長的說法,大致證實其訊息及政策方向。

美國找台日韓一起組Chip 4,原因與目標其實都非常明確:打擊中國;美國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關稅戰、科技戰、金融戰等全方位的壓制中,貿易戰與關稅戰應該已經可以宣布失敗,金融戰成敗未知,但科技戰則明顯有其短期效益,而半導體則又是科技戰的核心。

從美國的晶片法到Chip 4,看得出美國的的目的,不僅要從台韓吸取資源、提高與保障美國的半導體製造能力,更要進一步堵住封死中國的半導體進步─這由晶片法中的「排中條款」、規定接受補貼者10年內不得到中國或設立新的高階製程就看得出其目的。因此,號稱要加強合作的Chip 4,美國必然也要想方設法的「排中」。

但問題是:Chip 4中成員的利益其實並不一致、甚至時有衝突。例如:對美國而言,既然是為壓制中國成立聯盟,最好是台韓都不賣半導體及其設備給中國,甚至莫說在中國投資增產,最好是停產撤出;但對台韓而言,最佳利益當然是同時賣東西給中美兩方、要在那裡投資擴產也能根據本身需求與利益決定,不必受美國限制。

即使只是Chip 4的運作,各國利益的不同步也會出現─美國說Chip 4可用來協調生產等,但以這次汽車晶片荒為例,美國的「協調」必然以要以台韓優先供應美商為結論,只是對台韓半導體廠商而言,這未必是最佳利益。甚至彼此之間─如台韓的台積電、三星之間,原本就是競爭死對頭,利益如何一致?甚至如果依韓媒說法,認為Chip 4是為「減少對台灣的依賴」而設,顯然這點上台美利益是僅為衝突,台灣反而該拒絕參加、或讓Chip 4「沒那麼成功」才符合國家利益。

只是,既現實又悲哀的就是:在美國政府加大壓力下,沒有人有不加入的自由;除了台韓都在安全上靠美國外,產業上的現實是:美國仍執半導體的牛耳,從尖端技術到半導體設備再到被製造檢測軟體、甚至半導體客戶上,無人能「去美國化」。台積電「終究」是赴美投資設廠,韓國「終究」要參加Chip 4,都有其現實壓力在內。

雖然沒有說不參加的「權力」,但至少台灣可以努力避免太糟糕的條件─從「條件說」看得出,韓國政府其實就是在作風險與損失管控,目前傳出的條件中,「一中原則」台灣當然不必搭理,但「不能對大陸實施出口限制」卻符合台灣利益;雖然要待籌備會議召開後,才能確定聯盟規定與韓國會提出的條件 但最好台灣能與韓國一起爭取到有利於台韓的條件,而非一味由美國片面訂定規則、任其予取予求。

台韓即使在聯盟中提出這些條件,也不算是「太例外」,因為所有人都是如此:另一個美國牽頭組成旨在抗中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參與的國家就不願變成或被視為是對抗中國的組織,這也是台灣未能參與的主因。原因則非常容易理解:各國的利益不一致;抗中、排中、壓制中國完全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與政策,卻未必符合其它國家的利益,特別是那些中國早已成為最大出口市場的國家,跟著美國排中很可能得不償失。 (相關報導: 晶片戰》美國拉攏日韓台反制中國 韓媒:減少對台灣依賴是Chip 4真正目的 更多文章

這回,經濟部是否能「腰桿直點」去面對老大哥,想清楚從半導體產業到台灣整體經濟的利益在那裡,該如何拿捏「兩強之間為小」的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