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敝人針對某機構的台中市長民調做出分析,從點閱率觀之,獲得一定程度的迴響。近日,多家媒體也陸續公佈選戰倒數2個月的台中市長民調。從各媒體民調時間點,興許窺得敝人此前文章分析之「特殊事件」影響下民調變動軌跡,不過,整體而言,這些民眾認知「主流媒體」的民調顯示,台中市長選舉選前2個月的選情狀況是「兩軍膠著,盧秀燕仍居微幅領先之勢」。不過,兩個新出爐的主流媒體民調,不約而同指出一個讓敝人好奇之問題,也呼應上一篇分析重點,即是,為何台中市民對林佳龍具顯著高度不滿意或反感?
敝人上篇文章提出,林佳龍陣營應該思考,執政優勢與行政資源的「火力全開」下為何無法轉換成支持度?新發表的兩份民調中,一份指出,選戰倒數2個月,林佳龍的施政「滿意度」下滑到36%、「不滿意度」增至37%,是調查以來首次「不滿意度」高過「滿意度」。另一份民調的結果顯示,「滿意度」(41.3%)雖然微幅高於「不滿意度」(39.7%),不過「不滿意度」之高,以及組成結構中「非常不滿意度」(12.1%)之高,顯然是尋求連任的市長之警訊。
另一個值得玩味的觀察點是兩個候選人之間的民眾喜好度比較。引用的第一份民調指出,台中市民不喜歡林佳龍比例增至32%,反感是將近是對手盧秀燕(18%)的2倍。前幾天(9/16),一個由「負數票」倡議團體(倡議應給予選民投「反對票」的選擇)的民調也顯示,如果有負數票的選項,台中市民寧願投反對林佳龍(7.6%)的意向亦2倍於反對盧秀燕(3.2%)!
除了選情膠著的刺激,這些現象在在讓敝人感到台中市的選情有意思,因此格外關注林佳龍陣營對相關民調的看法,然而,其回應卻不免令敝人失望(當然,要現任市長承認落後或民眾不滿原因頗有難度)。林佳龍除了宣稱「以政績爭取認同」外,也意指「有些民調有誤導之處」,更再喊出「要贏10萬票」,而競選總部主委蔡其昌19日受訪時也說選情穩定,內部民調「大概就是5%上下穩定領先」。上述種種,除了讓敝人納悶此前林佳龍上節目狂妄欲贏21萬票的言論不再,以及龍團隊內部民調從過去宣稱大贏10%顯然趨於保守而下修至5%外,似乎並無將市民表態之顯著不滿意與反感當一回事回應之。

可惜上述民調未能進一步分析為何台中市民對現任林佳龍市長有此顯著不滿,因此,敝人特別花時間訪談居住台中的友人,盼更深入了解箇中原因(訪談對象政治立場藍、綠、中立皆有,不過,會詳述對林佳龍市長不滿者確實以泛藍支持者居多,自不待言)。所獲得的回饋,扣除情緒性不滿,多以特定議題為不滿主因,敝人試著將其歸納綜述之,提供關心台中市選情的讀者參考。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蔡其昌打臉林佳龍?「民調祖師爺」被真民調拆穿 | 更多文章 )
首先,台中市民不滿執政龍團隊的主因是政策溝通不佳。除了感受長期的府會不和諧外,不少民眾要不是對林佳龍將近4年的政績是什麼講不太出口(大多數僅能提到市府大力宣傳的「綠川整飭」,即使是支持者),就是雖聽到不少「政績宣傳」,但是「市府團隊所說的」跟「親身感受到的」迥異,例如雖聽聞很多次「罐頭般」的空汙治理措施,但近幾年空氣品質確實感覺明顯惡化;還有市府雖然一直強調路平成效,但是卻很難找到路真正平的路段,或是,即使重鋪也維持不久。另外,很多泛藍民眾認為林佳龍宣稱的不少政績是「收割前朝」,而政策跳票時又「推給前朝」,不太厚道(例如原來承諾四年捷運綠線全線通車,爾今僅剩年底試運轉,跳票原因也推給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