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鑑識小組都不敢碰的屍體「當成我親人」…曾刀拿了就砍、槍拿了就開 少年浪子回頭成頂尖禮儀師

沒戴口罩聞著屍味也面不改色,連鑑定師都不敢碰的屍體,他替他們打理好最後一程──曾遭法官痛斥「死性不改」、彷彿此生無望的少年,成了令人敬重的「送行者」(謝孟穎攝)

他曾經一次次因為開槍傷人登上新聞,求學時期一次次看過被亂刀砍死的屍體也一次次進出少年觀護所,然而如今他是禮儀師,穿上制服倒背經文禮節家屬生肖如流,沒戴口罩聞著屍味也面不改色,連鑑定師都不敢碰的屍體,他替他們打理好最後一程──他是小寶,曾遭法官痛斥「死性不改」、彷彿此生無望的少年,成了令人敬重的「送行者」。

3月底天主教善牧基金會主辦「我不是壞小孩」影展,播映一部2015年登上台北電影節的紀錄片《牆》,追蹤16歲殺人的小紀、持槍搶劫的小凱出獄後的日子,也帶領觀眾一起探問「為什麼」;善牧新北市蘆洲少年福利服務中心主任珮珮於映後座談表示,或許人們常會在電視上看到中心一些少年失控、瘋狂的新聞,但少年為何會成為這樣的人其實都有故事,而如今帶著高度專業認真過日子的小寶,也曾是那些失控的少年之一。

為何他曾經一再拿刀拿槍傷害可能從未謀面的人,又為何如今可以拋下一切決心重新過日子?走過雙親離異的童年,經歷「出事時只有社工跟保護官來看我」的孤獨,小寶用自己行過的這段路,道出改變年輕人乃至改變社會的關鍵,是他仍擁有的、一群愛他的人們的無悔陪伴。

20190330-善牧復原力影展「我不是壞小孩」蘆洲少年中心小寶
走過雙親離異的童年,經歷「出事時只有社工跟保護官來看我」的孤獨,小寶用自己行過的這段路,道出改變年輕人乃至改變社會的關鍵。(謝孟穎攝)

「跟爸媽生活時間可能都沒有在外面跟朋友混得多」國小開始打群架、國三拿槍關進少觀所 他曾想穩定卻一再「進去」

「我跟爸媽生活時間可能都沒有我在外面跟朋友混得多,我爸媽離婚再嫁再娶,各自有新的家庭……」小寶出生兩個月時雙親就離婚了,從小由阿嬤帶大,儘管阿嬤比爸媽都還要疼小寶,但交到所謂「壞朋友」以後,小寶一度迷路,甚至覺得很少陪阿嬤也沒關係,「反正人都會死」。

喜歡去學校嗎?珮珮問,小寶秒答:「不喜歡。」他從國小就開始蹺課,在學校也是和同學一起打人,替代役跟主任都打,「就是人多勢眾,我們很無聊很無聊,一個無聊的時候去學務處真的順便打。」到了國二小寶甚至開始用槍了,「發了」,國三開始進進出出少觀所的日子。

說起為什麼有辦法把刀子砍在一個人的身上、為何能向著一個人開槍,小寶說這過程「沒有任何勇氣」,都是朋友牽著走的,一群人起鬨著「你不敢」也就必須敢了,刀拿了就砍、槍拿了就開,至少那些朋友一個個還自稱「兄弟」,甚至一次次登上社會新聞版面時,「以前我上新聞,會想『我很爽』。」

20190330-善牧復原力影展「我不是壞小孩」蘆洲少年中心小寶
為什麼有辦法把刀子砍在一個人的身上、為何能向著一個人開槍,小寶說這過程「沒有任何勇氣」,都是朋友牽著走的,一群人起鬨著「你不敢」也就必須敢了。(謝孟穎攝)

小寶或許曾經真心相信那些朋友是「兄弟」,但在反反覆覆進出少觀所的過程,他開始有了疑問:「我的朋友一個個說自己是『兄弟』,真的出事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反而是鱷魚(社工)跟保護官有來看我!」甚至小寶有幾次是被朋友「點」才進去的,打群架去警局要做筆錄,他就這樣扛下黑鍋。

「我真的想過我要好好生活好好賺錢,但出來真的一個月穩定,之後就走鐘了……我進去少觀3次、感化1次,我以前到現在不會吸毒喝酒,一概都是傷害、重傷害……」小寶說自己是真的沒什麼「朋友」,也因此在「朋友」慫恿下,即便想「穩定下來」仍一次次進去。 (相關報導: 聽到爸爸的摩托車聲,孩子就躲起來哭…16歲毆死情侶關入獄 導演追蹤少年家庭揭開「殺人犯」真相 更多文章

「我要讓我的小孩被社工帶走嗎?」女友、阿嬤無悔陪伴 他決心拋掉過去

但人終究有機會變的,讓小寶改變的關鍵,是一個讓他想找到兩人未來的女友,以及曾經一度差點離開的阿嬤。談起女友,小寶說是「莫名其妙」認識的,那時他出陣頭,她跟朋友去逛街,他衝去搭訕「欸小姐能不能加賴(line)」,對方竟答應了,而後聊著聊著載她上課下課也就在一起了。那時女友還什麼都不知道:「她本來也不知道我生活背景那麼複雜,一直到我被通緝,她看到我上新聞,就什麼都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