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讚國觀點:總統大選的合成謬論─二選一的難題?

2024總統大選最終還是會回到藍綠對決?圖為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與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顏麟宇、林俊耀∕風傳媒合成)

不管在野勢力如何整合,也不論非綠候選人多寡,2024年台灣總統選舉終究會是二選一的局面。兩千萬選民投票的對象固然是個别候選人,他/她們面對的,注定是「中國傾向」對抗「台灣自主」的抉擇,没有模稜兩可的餘地。選舉不是打仗,以「戰争」或「和平」為訴求,不過是操弄恐懼的民粹手段。

從目前的情勢看,2024年的總統候選人主要是賴清德(民主進步黨)、柯文哲(台灣民衆黨)、侯友宜(中國國民黨)與郭台銘(無黨籍,偏藍)。如果各種民意調查的結果可信,郭台銘其實可有可無,除了佔去發言的新聞版面和時間(往往言不及義),他的參選無關緊要,既談不上攪局,更不至於影響鹿死誰手。他不被邊緣化,已算是一個角色。

路遥知馬力,在四選一的不同民調中,郭台銘都差其他三位候選人一段距離,也没有任何跡象顯示後來居上的能耐。錢多雖然好辦事,郭台銘的代理人再多(包括反目的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没人可以替他跑完總統選舉的最後一里路。從賽跑的角度看,起跑後一路落後的人,根本不可能決定前面跑者的名次。

郭台銘執意粉墨登場,在跑道上亮相,不過是財大氣粗的任性和傲慢:我就是要跑跑看,你/妳奈我何。他錢財滾滾,喊水會結凍,身邊又盡多是不三不四的投機客,一般人也的確拿他没辦法,多少還欠他一份捐獻疫苗的情義。

就算郭台銘退出賽局,跑道的長度和寛度也不會改變。充其量,空間變大了,跟他並肩的人不再礙手礙脚。但是,這種質變難以獨厚特定的跑者(柯文哲或侯友宜),所有人都適用,更何況干擾不到一馬當先的賴清德。事實是,郭台銘一個人尾隨慢跑,又顯得後繼無力,只能寄望於其他人不小心摔跤,尤其是柯文哲與侯友宜。

郭台銘企圖的,自然是要柯文哲與侯友宜陪他一起跑,最好是長相左右。他推出的「主流民意大聯盟」,頂多是一廂情願的幻想與幻象,一方面,郭台銘不懂民意是何物,堅信搶著跟他拍照的市井小民代表「民意」,把市場/商場看成是民意場域;另一方面,他天真的以為拿到籃子裏的就是菜,堅持他的籃子比誰的都大,可以裝進天下東西,游刃有餘。

即使是一個成功的商人,郭台銘的毛病,甚至無知,在於犯了美國經濟學家Thomas Sowell於2011年出版的《經濟事實與謬論》(Economic Facts and Fallacies)中所説的「合成謬論」(fallacy of composition),亦即,部分是對的,整體也就是對的。他崛起於商界,從而篤信萬界無不可征服,尤其是政界,簡直是盲人騎瞎馬。

郭台銘於2019年,宣稱民主不能當飯吃,唯有市場才是飯碗所在,他的錢財足以養活成千上萬嗷嗷待哺的人口。由2020年到2024年,他突然發覺台灣的民主還是可以當飯吃,令他垂涎的是一碗總統飯,最好讓他整碗捧去。霸道至極,真是吃人够够。 (相關報導: 夏珍專欄:蔣萬安不是國民黨的救世主 更多文章

20230907-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走訪艋舺夜市。(蔡親傑攝)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走訪艋舺夜市。(蔡親傑攝)

其實,不只郭台銘自以為是,由柯文哲到侯友宜,再加上不少泛藍的政治人物與學者,都陷入「合成謬論」而不自知。因為在所有民調中,賴清德的支持率維持在40%上下,也就是説,不管其他三人支持度如何分配,大概有60%的選民(所謂的主流)反對賴清德。他們遂一再强調,唯有非綠聯手才能下架民進黨,取得未來四年指點台灣江山的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