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關稅,明年起提高到25%,中國也對美國6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這些措施都在本周一(24日)生效。但川普已經警告,如果中國祭出報復,「我們將立即尋求第3階段,也就是針對額外約267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中國則取消劉鶴率領的談判團─不談了。這場中美間的「膽小鬼遊戲」顯然已對撞上,全球貿易與供應鏈的受害與移轉已難避免。
中美都不當膽小鬼,雙方對撞難免
膽小鬼遊戲是指兩車加足馬力對衝,先轉彎者就是輸家。這也是一個由美國學者提出、在國際政治學中有名的理論,所指的是衝突雙方就像兩輛在同一車道上相向而駛的汽車,如果雙方都為了顯示自己不懼衝突的姿態而拒絕讓路,結局就是迎頭相撞,兩敗俱傷;如果一方在最後關頭選擇退讓,選擇退讓的一方會被視為「膽小鬼」,聲譽受損,不過卻避免了慘烈的衝突和更大的利益損失。
這次中美貿易戰的逐級升高,其實已經符合這個景況,而且目前為止,雙方都「不當膽小鬼」。川普當選後不斷放話時,中國企圖以「百日清單」、採購大單等安撫,結果顯然無效。當川普今年正式祭出對中國500億美元商品課25%關稅時,就曾放話說如中方報復,會再課更多商品高關稅;中國不理會,提出相應對美國500億美元進口品課高關稅的報復措施。這次川普宣布再對2000億美元商品課稅,同樣也提出中方如報復則要再擴大貿易戰。
雖然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的商品只有1300億美元,其中500億元已在第一波貿易戰中課高關稅,因此中國是找不到2000億元美國進口商品課稅,但中國不可能無動於衷、毫無反應,必然有報復措施出爐;萬一中國找美商開刀或搞「出口限制」等,都會讓全球經貿秩序與供應鏈大亂。屆時就看川普是否再繼續升高擴大貿易戰範圍。
中國經濟承受壓力更大
但中美兩方明顯淪入一方步步進逼,另一方也不願退卻、轉向甚至屈服,兩波貿易戰就是雙方對撞的「成果」。對撞結果,中國經濟承受的壓力明顯高過美國,因為不論以經濟規模、出口占GDP比例、出口對方的金額與比重等數據看,中國對美國的依賴程度都較高,這代表的是貿易戰的結果,經濟上中國居下風;更何況中國經濟正在增長放緩路上,美國則強勁成長,讓川普更有本錢打貿易戰。
但美國居上風並代表美國就毫髮無傷,除非貿易戰中雙方差距過於懸殊,否則貿易戰基本上對兩方都會有損害,專家其實是預測貿易戰對美國經濟的傷害會在明年後顯現。除了供應鏈中的各種零組件外,美國由中國大量進口低價的民生消費用品,提高關稅必然漲價,這代表的是「消費者剩餘」減少,民眾利益受損─這也是作為民主國家、重視選票的川普政府承受的最大壓力。因此在政治與社會體制上,美國反而可能是居下風者。 (相關報導: 美兩千億關稅拍板 經部評估:台廠享轉單效應,但網通業者回台設廠最怕缺工 | 更多文章 )
這次川普公布的方案,未如原先白宮所說的直接就課25%關稅,而是先課10%,到明年再提高到25%;理由是說讓企業、供應鍵有時間改變採購對象以因應。坦白說,這10%關稅即使未到「不痛不癢」的地步,但影響其實就小多了,甚至今年以來人民幣貶值幅度已到9%左右,某個角度而言,是更緩和、「對沖」了10%關稅的影響。而川普只先課10%關稅,應該是有避免11月大選前民生消費品馬上大漲的壓力,更希望在明年起要提高到25%之前,中國即屈服接受美方條件,川普既能宣布勝利,又能免除漲價帶來的政治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