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為何執意要跟中國打貿易戰?學者:美國當初的錯誤決策,讓大量製造業工作流失到中國

中美貿易戰開打,誰比誰狠?誰的損失大?(美聯社)

川普政府宣布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措施,而中國威脅,如果美國對中國實施新一輪的關稅措施,中方將拒絕參加擬定於9月晚些時候舉行的新一輪美中貿易談判。美國之音記者林楓最近就美中貿易戰的根源和出路專訪了華盛頓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經濟和貿易專家史劍道(Derek Scissors) 。以下是這次專訪的第一部分—美國為什麼要和中國打貿易戰?

記者:史劍道先生,非常感謝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美國對價值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的公眾評論期已過。人們現在都在猜測下一步會發生什麼。有人說,美國會分批次加徵關稅,也有人說新關稅不會立即實施。您的分析是什麼?(記者註:此次專訪的時間是2018年9月6日。)

史劍道: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現在的美中貿易和歐巴馬總統甚至小布希總統時期相比有了很多變化。現在是總統最後拍板。之前,歐巴馬總統不怎麼關注美中貿易,也包括小布希總統。而現在,川普總統非常關注貿易。因此,每當人們說,我認為這個會發生,但實際上是總統在最後一刻做出決定。這也就意味,人們的預測可能不準確。貿易問題現在由總統親自做決定,而過去不是這樣。那麼我認為可能會出現的局面是,美國還是會加徵關稅,但不是全部加徵25%的關稅。稅率可能沒那麼高,也許是對2000億美元商品的一部分加徵,可能會先宣布對600-7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這個我不能確定。或許是一部分加徵25%,一部分加徵15%,另一部分加徵10%。新關稅可能會在10月1日前生效。美國會宣布,將在近期完成對整個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措施。但我不認為,整個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加徵措施會立即生效,而且我也不認為會全都是25%的稅率。但據我了解,對2000億美元加徵25%關稅的計劃沒有改變。但是川普總統也許會改主意,那樣的話,就將是很大的變化。

記者:如果假設這些關稅明天就全部生效,那麼它或多或少是川普政府的一種談判手段,還是說,川普總統就是想給中國商品加徵關稅,逐漸地給中國施壓。川普總統到底想要達到什麼目的?

史劍道:這是兩個問題。我想說,第一,美國是佔有優勢的。白宮內部一部分人想給中國施壓,並以此作為談判手段,而另一部分人則希望乾脆減少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量,他們不在乎談判是否有效。兩派的共識是他們都喜歡關稅,無論是希望減少對華貿易還是藉關稅給中國施壓。但美方的不足之處是我們在加關稅的目的上沒有共識。那麼,如果中國真的開出了一個很好的條件,它會讓美國內部產生分歧,貿易戰美國還打不打了。目前,川普政府看上去認為,給中國施壓是個好主意。但我們在施壓後想得到什麼,我認為我們還不是很清楚。 (相關報導: 中美貿易戰延燒 施俊吉:將為台灣創造出大量轉單利益,台廠利多於弊 更多文章

記者:在美中貿易戰上中國內部,包括決策層、學術界,和民間的社交媒體上都有很多討論。中國官方和有官方背景的學者基本認為,美中貿易失衡責任在美方,主要是從宏觀經濟角度,認為美國儲蓄率低、聯邦政府預算赤字、消費文化等等,美國不應把貿易失衡的責任歸咎於中國頭上。您認為中國官方的說法是否成立?中國政府是否抓住了問題的要害,也就是本屆美國政府與往屆政府有所不同。